为避免同质化,一些综合体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中秋小长假,各大商业综合体内又是一片熙熙攘攘景象。购物、吃饭、看电影——已成为市民节假日逛商场的“老三样”。然而,不易为人察觉的是,在经历百货、影院、餐饮三大业态扩张后,扬城商业综合体正在悄悄“变脸”。
大型主题餐馆关门
商场餐饮运营难度加大
中秋节当天,市民小林想起了半年前在时代广场吃过的“螃门蟹道”,于是约起小伙伴们去品尝这家的螃蟹、海鲜,之后再去看场电影。未料到的是,“螃门蟹道”早已不知去处,门店招牌变成了“跨境电商”。
“近400平方米经营面积,投资不到一年就关门了。”时代广场企划周维证实了这一消息。
购物、吃饭、看电影——曾几何时,这已成为市民节假日逛商场的经典模式,餐饮成为各大商场的投资旺铺。在这一背景下,“螃门蟹道”逆势而退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近400平方米的餐厅,在扬州商场中属于较大型餐饮体量。业内人士郭先生分析,“看上去,这也许是个别餐饮现象,但这也反映出购物中心餐饮运营难度开始加大。”郭先生原先在市区一家商业综合体经营台式风格的精致餐馆,开了三年后“割肉”撤场,“不翻台不赚钱,位置不佳赚不到钱,不促销、不团购没人气,实在是太累人了。”
实际上,尽管扬城商场里各家餐馆依然人满为患,但除了几家老字号外,不少都是新面孔,这也意味着餐饮店的招牌在不停地翻新中。
业内担忧
综合体餐饮面临同质化
昨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扬城各大商业综合体内餐饮业态占比平均在40%左右,其中,力宝30%,时代35%,三盛40%,京华城40%,顺达50%。“这一比例已基本达到国内一线商业地产的平均水平。”负责力宝广场经营管理的殷跃平介绍。
以前的商场,大多只有在负层或顶层有美食广场,一般在商场的业态比值约10%,餐饮仅仅是作为配套而存在。但从2009年起,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一大批互联网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导致实体商场的线下产品销售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2010年起,商场被迫开始尝试加大餐饮娱乐业的比重,目的是通过增加客人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带动其他业态的消费。 共2页 [1] [2] 下一页 海底捞也搞商业地产了 国内首个商业综合体开业 大连华南广场地铁出口旁 将建大型商业综合体 一批商业综合体落户扬州南区 开启商圈新时代 商户纷纷撤离 合肥多家商业综合体人气惨淡 武汉商业地产迎短暂停滞期 年末商业综合体超50个 搜索更多: 商业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