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同仁堂借道香港在尖沙咀开出了第一家境外分店,回忆起开业当天的盛况,北京同仁堂董事长梅群依旧记忆如新:原定早晨十点钟开业,但是不到6点就已经有人在店铺外排队准备购买了。
这距离前段时间里约奥运会兴起的“东方红圈”(拔火罐)现象已经过去了23年。在这23年里,中医药在海外从“神秘”到“流行”,每一步可以说步履维艰。
先“占领”最发达的国家
细数老字号中药企业在海外布局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路径,他们的算盘是从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布局,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
“海外国家也会看,综合实力强的国家流行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比较容易被其他国家认可和接受。”广誉远董事长郭家学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G20召开前夕,他听闻加拿大总理要在上海参加加中贸易理事会,就特意赶过来和加拿大的政要们会面,目的就是为今年着手的加拿大国药馆布局“吹吹风”。
在最发达的国家布局,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输入“中药文化”。尽管全世界的“淘宝们”已经拉近了全球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对于中药老字号们来说,在海外布局中医药的实体旗舰店、国药馆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药的文化需要通过这些国药馆作为承载,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来认知。”梅群说。
老字号的中医药企业一直以“博物馆”的要求来打造海外旗舰店:比如同仁堂在25个国家的115家零售药店都根据自身条件设立了专门的中医药展览平台,向当地居民传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方法,并且开办中医药文化讲座。
“澳大利亚的一位广播主持人因为在节目中透露了同仁堂的一款产品治疗好自己的失眠,结果当月我们的同款治疗失眠的产品就卖到了脱销。”梅群说,不少在海外当地被诊为疑难杂症的患者通过同仁堂医生的诊治得以痊愈,正是这样的“实效”通过口口相传让中药文化逐步被海外接受。
文化名片的另一个打法是通过影视剧的传播,东阿阿胶是这一战略的实践者。
早在2001年,东胶曾经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占尽风头,剧中对传统中药——阿胶生产、食用历史的真实再现,让东胶率先捕捉巨大的商机。在《大宅门》连创收视新高之际,东阿阿胶的销量也是捷报频传。那一年,东阿阿胶广告花费250万,但销售业绩却达4.5亿。
2007年,在人气超高的《后宫甄嬛传》写到第三本时,导演郑晓龙决定筹拍同名电视剧,拟植入广告阿胶,弥补经费。东阿阿胶意识到了机会,代价千万拿下《甄嬛传》的广告植入权。这一次,伴随着《甄嬛传》的收视火爆,东阿阿胶将阿胶的“火”烧到了台湾地区,甚至美国。
“《甄嬛传》在台湾播出,收视出乎意料的好。那一年,我和很多政界人物去台湾考察,结果发现台湾的朋友对东阿阿胶的热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台湾的市长还要跟我合影,《甄嬛传》成为了东阿阿胶打入台湾市场的一个契机,而且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我们为什么不通过文化传播让中药走向世界?这两者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共2页 [1] [2] 下一页 老字号玩直播传播饮食文化 北京华天“美食厨房”开播 老字号坚守就要与潮流绝缘? 上海家化:118岁老字号的创新力 金字招牌怎么用?百年老字号“方顺和”卷入纠纷 国民老字号回力研发防拐童鞋 能逆袭中高端么 搜索更多: 老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