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目录的出台,对许多小作坊,应该是存在一定冲击的。首先,传统的销售收入将大幅减少,毕竟供外带的制成品卖得快,比方说一些香卤鱼罐头,还有一些真空包装的加工肉制品等;其次,这些规定全部实行后,店里部分由外来小作坊提供的食品,可能得重新寻找厂家购买,这个过程费时费力。
由于政策刚出台,我接触到的很多同行还不太了解这个信息,如果一禁了之,应该都会担忧出路的问题。
梁少华:小作坊的准入条件低,这表明其仍有提升的空间,需要升级改造。接下来,我们准备对全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统一的培训,包括在禁止目录和不在禁止目录的,引导它们向其他的业态转型。
从转变的方向来看,在禁止目录的食品小作坊可以改变为餐饮企业,或者说“前店后厂”的形式。当然,这样一来它的产品销售就有了限制。因为根据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食品不得在网上销售,向商场超市、集体食堂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销售生产的食品,应当提供登记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另外一种就是小作坊的升级,成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
除了这几个方向,如果在禁止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能顺利转型,那么就只能停止生产了。
C 希望做法更人性化
南方日报: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禁止目录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担忧享受不到很多美味。此前在听证时,也有一些代表认为禁止的目录太多会影响日常生活,包括采购、商贸、就业。如何才能让小作坊做到食品安全和商业利益两者兼得?
梁少华:现在政策刚发布,是否宣传到每家每户,这还很难说做到了。所以,我们将举行全市的培训会,告诉小作坊如何转、如何改。
我们也会设置相应的缓冲期,而不是“一刀切”。对于违反《目录》规定的,我们现在进行教育和行政执法,其中以教育为主,敦促相关行业升级改造。
此外,在规范市场上我们主要优化服务,以服务促进小作坊的安全生产,提高其市场认识、促进改造。
陈志东:东莞规范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法应该更人性化。个人觉得,需要重点打击的首先是存在原材料来源不明、或明知食物有毒有害还继续生产销售的小作坊,其次是有序进行管理,而不是大家一棍子全打死。
明确对小作坊实行品种目录管理,这让小作坊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培育、树立一批示范点,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既能让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也带动其他生产经营者见贤思齐,主动学习效仿。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欧雅琴 方镇彬) 共2页 上一页 [1] [2] 旧手机轮回之困:一吨含千克黄金 多数流入小作坊 从小作坊到千万富翁 “吃螃蟹“老板 把6000元小作坊做大 特步丁水波:从小作坊到运动大牌的品牌化之路 发技伸多牌育发液为小作坊产非进口 虚假宣传 搜索更多: 小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