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日化巨头必经路?
品观网主笔、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吴志刚认为,全品类布局是企业在单一品牌发展遇到瓶颈之时,合理开发、运用渠道优势的自然选择。
他分析道,以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单一品牌最终会被收购,“全世界也没有例外,做得再好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因此,多产品、大品类战略是向大日化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可以借鉴像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竞争对手的经验”,它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意领域的扩张史诗,不断增加的生意领域为其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1991年,宝洁购买了蜜丝佛陀和Betrix,进一步扩展公司的化妆品和香水生意;1997年,宝洁公司收购了Tambrands公司和它旗下的全球知名品牌Tampax(丹碧丝),扩展妇女卫生用品市场;2001年,宝洁公司从施贵宝公司收购全球染发、护发领导品牌伊卡璐;2005年,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开辟了男士剃须用品市场,这也是宝洁公司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
巅峰时期,宝洁在全球拥有200多个品牌,几乎囊括了所有日化品类。另一巨头联合利华的发展史也是如此,不一而足。
可以看出,在生意领域拓展方向上,他们均是先选择了与主业相近且技术难度较低的行业进行拓展,然后再考虑技术难度较高的行业,并形成紧凑的业务链条及层次分明的业务结构。
在生意拓展方式上,除了起家的洗涤品和早期的食品外,其它行业的进入均是采用并购形式,一来降低投入成本,二来可以直接利用其已有的市场基础,更加高效。
在全球化上,它们也大多通过并购、合资等手段迅速占领目标市场,这点在他们当年打入中国市场时可见一斑。
这其中显现的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优秀的品牌管理能力与渠道管理能力,二是强有力的资本支撑。然而,历史进程显示,中国目前能玩转多品牌的企业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同样是两点:原有的成功经验很难被复制;中国日化企业还享受不到太多的资本红利。
本土日化企业如何寻求突破
可以看出,多品类布局是日化企业成长为巨头的必经之路,至少是重要路径之一。在中国化妆品行业中,上海家化、上海上美等都已经成为了多品类布局的先行者,相信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多品类布局,那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主业”不能丢。
日化主业是根,根断则叶枯,如果丢失了主业这块相对稳定的现金蓄水池,也就无法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这一点在索芙特、霸王等传统日化企业的沉浮史中能窥见一二。
在进行全品类布局时,尽量先选择与主业目标人群相近且技术难度较低的行业进行拓展,从效率和效益两方面来看,兼并优势互补企业,发展互补产业,实现产品、渠道、产业的扩张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式。
其二,拥抱资本,善用资本杠杆。
善用资本表现在投资与融资两个方面。投资是花钱,融资是“收钱”,但投融资是相辅相成的,借鸡生蛋的效率远远高于自己养鸡,如果用得好,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主业的经营风险。
从近年来化妆品企业排队上市这一点上看,拥抱资本的趋势很明显;同时,产业链内并购层出不穷,怡亚通和金王的跨界投资也是你追我赶。而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化妆品企业数量,早已达到两位数。
从长远来看,“走出去”是本土化妆品企业未来的必由之路,如何通过并购国外有价值的企业,占领国外市场,提高品牌价值,逐步走向真正的国际化,也是本土企业需要开始思考的问题。
其三,风险必须可控。
本土化妆品企业自身能力还非常有限,无论是主业的拓展还是投融资业务,在行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收益分析,只有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对于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全品类布局”,吴志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全品类布局聚焦的战场,目前集中在个人护理用品和家居护理用品,这是两个渗透率非常高的品类,这其中包含了非常多消费升级的机会。
对于布局的渠道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国内传统品牌一般聚焦于细分型的渠道,如果想实现全渠道的发展,“大家的经验不一定会很多”。第二,日化生产过程中,消费者是很看重价格的,因此厂家要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对目前的公司来说会是一个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举行的2016年(第九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上,吴志刚在演讲中提到了一点——“打造生态级企业”,即努力以核心产业为中心,构筑周边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一个独立的、封闭性的生态王国,继而抵御各种外来风险。
他表示,“未来的化妆品企业会开始呈现生态化。如何才能活得更久、走得更远?那就是‘打造生态级企业’。即使不靠上市融资,依旧能够靠自己的闭合性资源生存。以老牌化妆品企业欧诗漫为例,品牌表面上看是主打美白功效,但实际上做的是珍珠产业,除了护肤品之外还可以做婴童产品、珠宝等。很多企业正在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品牌经营,正在进行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生态化的建构,让整个企业包裹得更紧。”
当然,这里涉及到的打造“生态级企业”与“全品类布局”虽有着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又是另一个话题,本文不做更多论述,提出仅为读者参考。
相关统计显示,今年本土日化品牌总体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化妆品牌发展时间虽短,但已经有了主导中国本土化妆品市场的趋势。
而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化妆品企业进行的多品类布局,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产生世界级化妆品企业的曙光。中国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外资巨头来华,在你来我往之间,中国化妆品企业也会孵化出世界级巨头,出征海外并打造全球影响力,成为世界化妆品格局的重要一级。(来源:品观网 作者:张世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浙江查获一起销售假冒“超能”日化用品案
金鹿日化35周年 掀起几代人的怀旧热潮
宝洁、强生、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四大日化巨头营收利润齐齐下跌
日化行业投融资降温 资本不爱品牌商爱渠道商
上海家化新品发布降至一年一次 谢文坚坦言日化业在放缓
搜索更多: 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