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不仅是餐饮业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通产业链的基础。中国餐饮信息化普及率达90%以上,但信息化应用程度、真正发挥信息化工具手段和效能的餐企不足30%。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餐饮业在结构变革、发展动能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不仅是提高效率的工具、规范管理的手段,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使命。本届产业大会上,来自餐饮企业和互联网方面的业内人士,就“数据引擎和变革管理”展开热烈研讨,从信息化的角度探索破解餐饮行业瓶颈的路径。
观点交锋
餐饮阵营
邓超 金百万 董事长
企业都倾向于找行业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经验并不能完全作为决策依据。企业任何一个决策都应当来源于数据。而数据来源是基于企业一整套的信息化建设。
孔健 安徽蜀王 董事长
信息化能够保证标准的流程且不断晋级。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更新,还是新进入的员工,尽管对体系并不了解,但都能很快适应标准化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能够使得企业实现性价比较高的营销。
周游 东方饺子王 总经理
数据引擎和变革管理无疑能使一些做得比较大的餐企有很多团队建设的成长机会和本身的提升。行业或者企业应以消费者和市场为导向,来重构餐饮行业要素,每个生产要素都有一些能够继续提升的空间。
互联网阵营
孔令博 奥琦玮 董事长
信息化只是工具,工具不可能替代行业本身。企业要针对消费群体做准确定位,并做创新型模式的突破,才有可能享受高效率、高效益和高速度。如果要做优秀的企业,就要重新分配关注,在管理体系和品牌上下功夫。
糜新箭 神州商龙 副总裁
过去有一波餐饮的连锁加盟失败是与信息化程度不够有关。连锁餐企总部对于门店的经营和标准化没有控制,对于后续的支持达不到,使得门店的实际效果无法实现加盟商期待的效果,最后造成双输的结局。
谢启斌 客如云 产品总监
不管是国外还是当下,都能在一些餐厅中看到信息化手段改变餐厅与用户的互动方式,能够完善餐厅的服务,而富有创意的互动方式和优质的服务,事实上是现在争取年轻消费者非常有用的手段。
信息化有效利用就是效率
2015年,中国餐饮业同比增长11.7%,成功跨过3万亿元大关。但亮丽的数字背后,行业发展的痛点也逐一暴露。
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餐饮门店增量超过5万家,增幅均超过50%。其中,增幅最高的是广州,达到96.3%;增量最高的是北京,达到68842家。而在餐饮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门店关店情况也同样触目惊心。统计发现,平均每天关店数量比新开店多了30%。而经营效率正是很多门店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生产要素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对餐饮行业来说,微利时代如果不能够提升效率,就是在失去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营销到人力资源管理,到品牌建设、营销,到运营、支持、维护等,一套完全数据化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 谈到接入ERP系统后节省了不少人力,安徽蜀王董事长孔健有感而发。
“一个大企业的中餐品类可能达到2000个单品,如果不是一个系统管理,很难有清晰的总体概念。”金百万董事长邓超介绍,要把餐饮作为一个企业去做,就一定要采取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谈到订单及客户满意度管理方面,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博认为,不管是外卖订单还是店内的堂食点单,其实都是订单,营业额高低只能分析当下,而企业对订单和满意度的把握,才是分析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化进行分析。 共2页 [1] [2] 下一页 餐企老板和高管撕逼 4个“合拍”才能保你生意火 2016首份餐企红黑榜:谁已倒下,谁有“钱”途 连锁餐企争相打破“千店一面” 餐企“营改增”热点五问 “小”餐企顺风餐饮欲靠“大”门店冲击资本市场 搜索更多: 餐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