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企业流行玩跨界,其中不乏惊人之举,继武钢养猪后,最近又出现了手机公司卖电饭煲,电饭煲公司参股卖大米。
2016年3月在小米春季媒体沟通会上,小米发布了米家电饭煲,宣称要扛起“新国货”的大旗,终结国人赴日淘电饭煲的历史。5月20日,在美的新一代电饭煲的发布会上,美的接受采访说投资了互联网生态公司,并会逐步扩大生态圈伙伴,一起为用户优选和配送好米。
如果说小米做电饭煲可以牵强地说其发展符合公司高科技属性,那么美的卖大米从白色家电转向了投资农产品则看上去完全无厘头。
这样的跨界,有意义吗?
放眼全球,现如今很多五百强公司,他们的发展方向,则完全相反。五百强早就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五百强之列,他们在追求集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剥离非核心业务,打造可持续利润。即使以前跨界玩得很好的,现在都不做了。
德国的工业巨头拜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从2016年的1月1日,拜耳集团宣布开始完全专注于生命科学业务——医药保健和作物科学,而材料科技将被剥离,并进入股票市场。拜耳是一家拥有150年历史的德国企业,发明过百年老药阿司匹林也在二战期间不光彩地生产过光气。没有分家之前,整个拜耳集团的年销售超过300亿欧元。对此拜耳怎么说呢?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两家全球顶级的企业: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级创新公司——拜耳;以及聚合物领域的领先公司——材料科技。”这是因为拜耳意识到,一直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内部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董事会拿了投资材料发展的钱给医药做发明,材料集团不愿意;拿了医药赚的利润弥补材料的亏损,医药集团也不愿意。更重要的是,拜耳是上市公司,股票就是公司未来价值的反映。无论是董事会、机构投资者还是股票的持有人,都有希望在公司纷繁复杂的业务中清楚地看到未来价值在哪里,都有简单化业务分布的需求。试想看一份年报,谁看到主营业务超过三个的公司不会觉得累呢?所以拜耳就这么分家了。尽管这么做让很多人,包括拜耳自己的员工,为这家化学染料起家的公司感到惋惜。
拜耳的选择不是个例,专业化、小型化是个趋势。1989年,百时美公司和施贵宝公司正式合并成为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的制药公司,产品有奶粉、有牙膏、有处方药、有化妆品。可这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流行的做法,2000年之后这家公司做了什么呢?他开始卖业务了。到了今天,过去公司的核心业务医疗镜像、营养品早就分剥了,甚至不太赚钱的糖尿病业务也在前年卖了。公司现在的定位是生物制药公司,用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真正的免疫疗法,不是害死魏则西的那种)。现在的公司股价连创新高,多次被《财富》评为最佳医药公司,就是因为变小了,更灵活,决策迅速。 共2页 [1] [2] 下一页 金瑞矿业转型关键期掉链子 跨界“游戏”踩空 多元化布局受挫 长城动漫陷入亏损 跨界转型艰难 南京市妇幼金鹰跨界合作 建首个商场母乳捐赠点 美的格力豪赌“第二出路” 相继停牌展开跨界并购 欧莱雅跨界玩科技 投资伦敦创业公司是不务正业吗? 搜索更多: 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