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兴起,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境遇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据联商网近日发布的《2015年主要零售企业(超市、百货)关店统计》显示,继2014年关店201家之后,2015年关店数量再创新高。仅主要超市及百货便已关店138家(其中未算华润万家)。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转型创新成该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境遇不佳
近年来,我国百货零售业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巨头出现定位模糊现象,经营业绩日趋下降,百货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重困境。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虽然认为当前我国百货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比较平稳,行业规模也逐渐扩大,但同时,他也提出,该行业的发展景气度仍然比较低。大量百货零售店关店,即便是传统的百货零售大佬也未能幸免,企业确实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至此,不免让人想到前几天才刚刚“换帅”的北方传统百货王府井。有媒体报道称,其在前任董事长刘冰的带领下,多次力谋转型变革,由从前的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多种业态共存,同时积极开始布局电商及打造自主品牌商品。但一系列转型措施的成效却并不明显,据该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不增反降,而净利润仅同比增长了3.96%。
事实上,境遇欠佳的百货公司还有很多。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0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数据中,百货店销售总额为4397.65亿元,相较于2014年增长了9.30%。而利润总额为46.14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12.05%。该统计样本的80家会员单位中,绝大多数为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骨干企业,年销售额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占92.50%,超过10亿元的占46.25%。
业内人士认为,为减少损失,许多公司不得不关掉部分店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马莎百货和金鹰商贸各关闭门店5家,百盛百货关店3家。但超市为关店的主要部分。其中,家乐福关闭18家(开店17家),人人乐关闭11家(开店7家),麦德龙、物美各关闭2家。对于去年关闭的43家大型超市与31家百货商店的统计显示,这些店面的平均存续时间不到5年,百货商店较超市比还要更为短暂。
究竟何种原因导致百货零售业面临如此困境,张振认为,百货零售业自身经营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的压缩,而成本的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门店租金方面。另外,百货零售业的经营模式也较为落后,仍采用“制造商—中间商—消费者”的模式,制造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反馈不能做到及时有效。
不仅如此,在杜岩宏看来,宏观经济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消费需求。且电商对百货零售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关于《2016-2021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和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5.5%和12.0%,2015年这一数据下滑至10.7%,照此发展,2016年将进一步下滑至10%。而另一方面,2015年1-9月,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2.6万亿元,预计2015年全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可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接近11%,未来这一比重将不断扩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在电商行业的剧烈冲击下,传统的百货零售业没有能够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电商对传统百货零售业的替代性逐渐提高,后者的境遇每况愈下。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电商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不管是美著名梅西百货还是我国的苏宁和国美,均关闭了许多卖场,也采取了一些裁员的举措。宋清辉认为,这些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全球范围内整个零售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据清晖智库统计显示,有些公司2015年假日季的营业额仅为去年的50%。
事实上,优胜劣汰以及商业的集中度增加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如何做到自强于身则显得尤为重要。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统百货业遭遇滑铁卢 该如何涅磐重生?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传统百货业还能迎来春天吗? 面对转型期的传统百货业,拿什么拯救你? 追问传统百货业:争做跨境购 何必呢? 集合店能否成为传统百货业转型的“灵丹妙药”?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