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亚太地区销售额不断下降的成绩单,蒂凡尼(Tiffany & Co.)大中华区总裁Laurent的头上恐怕又要平添几条皱纹。
“我想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2015 财年的总体表现非常让人失望。”蒂凡尼投资部的负责人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说。
蒂凡尼业绩下滑的趋势已经有几个季度了,而心情同样低落的还有在中国市场遇冷的其他奢侈品牌。奢侈品行业“躺着也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中国壕们都去哪儿了?
海外购抢食奢侈品零售商
在中国奢侈品市场遭遇寒冬,蒂凡尼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争取更多的中国消费者,香奈儿(Chanel)去年率先打响了奢侈品降价的第一枪。2015年4月,香奈儿对旗下三个标志性包款进行降价,其定价在亚太地区出现20%-22%的下滑。消费者仅购买Le boy一款包,就比过去节省了6700元人民币。
同时参与此轮降价的还有迪奥、百达翡丽、泰格豪雅等品牌,曾经坚守产品稀缺性的老牌奢侈品如今面对中国市场也不得不“自降身价”。
毕竟,中国消费者已经不那么“可爱”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我国海关对入境商品征收的税率为10%-50%不等。此外,在境内销售的奢侈品还需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消费者最终看到的零售价格可能要比到岸价格高出 2/3以上。
眼看境内奢侈品综合税负高居不下,聪明的中国消费者只好将目光投向海外。
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费高达116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总额的46%,而其中有将近八成的购买行为都来自海外。
不再愿意承担超高税费,可爱的中国消费者已然与国内奢侈品市场渐行渐远,而传统奢侈品牌只能在海外市场继续寻找遗失的中国钱包。
门店失守,都是扩张惹的祸
对于在华奢侈品零售商来说,门店显然是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块阵地。而现在,传统奢侈品的门店这块阵地也正在逐步失守。
在过去一个财年中,蒂凡尼共关闭4家现有门店;普拉达(Prada)在2015年关闭香港2家专卖店;面对2015年7-9月亚太地区门店销售额减少17%的业绩,古驰(Gucci)也叫停了在内地的开店计划。
殊不知,奢侈品门店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正是过去奢侈品牌无序扩张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奢侈品牌正式进入中国。为确保充足的客流量,奢侈品店的位置均布局在高档酒店附近或高级商场内。
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体兴起,邀请奢侈品牌入驻也逐渐成为主流。当越来越多富有的中国人对高端皮质产品和珠宝首饰一掷千金,奢侈品市场早已看准了中国人的钱包,零售商也借机在中国疯狂布局奢侈品门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起底中国奢侈品协会 外媒: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收敛奢侈品购买 香港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净亏4800万港元 香港居民奢侈品消费热情下降 奢侈品行业真像看上去的那么光鲜吗? 搜索更多: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