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势,令人不胜唏嘘。
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内的零售商家叫苦不迭,不断哀叹零售寒冬的到来,即使疯狂打折促销也于事无补;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出国购买的狂潮频频见诸报端,这些外国商家出现了货品短缺甚至店内商品被买空的状况,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价格似乎毫不关心。
同样是面对中国的消费者,为什么占据地利优势的中国商家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反倒是国外的商家却能吸引他们跨越重洋买买买?
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态势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态势给中国化妆品行业怎样的启示?同时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
中产阶级消费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市场遇冷,外国市场火爆,是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商家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给出了答案。
周其仁表示,中国消费品市场并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有巨大的市场。市场正面临一场“品质革命”,谁带这个头,谁就能上去。我们现在生产的很多产品,要是品质改善一点,提升一点,就有巨大的市场。
而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中国零售业遇冷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在国外呈现出了强大的购买能力。
同样,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表示,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正在崛起,当今中国有成熟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是8亿人,1亿以上属于中产阶级。而这些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才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消费的人群,他指出,得中产者得未来。
因此,消费升级的可能性,是因为在需求端出现了亿级中产消费阶层,2016年将是新中产消费的元年。吴晓波认为,中产阶级消费者是更加理性的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他们更加相信产品的品质,不再相信可以购买到低价质优的产品。
从两位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中国零售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产品端,没有真正高品质的产品迎合国内消费升级的大潮,没有迎合中产阶级。
而这一点也已经受到官方的认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其中他提到,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由此可见,不管是学界还是官方,对于中产阶级经济崛起以及随之带动的打造高品质产品,已经形成共识。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面对年销百亿的化妆品百强连锁 品牌们准备好了么 朶妍朵丽戏说化妆品面膜行业竞品如林,突破口在何处 美妆尚未进入红海竞争 韩国化妆品利润高于日本同类 怎么回事?化妆品的头条都被男神霸占了 化妆品电商知我药妆挂牌新三板 将展开线下布局 搜索更多: 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