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PPI中,环比和同比价格跌幅最大的都是与产能过剩行业紧密联系的资源能源行业,越接近产业链上游的价格降幅越大。”连平指出,在去产能进程加快的影响下,近期相关工业领域的需求难以显著改善,工业通缩已经持续46个月,并且处于此轮价格波动的低谷。
2015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跌6.8%,环比下降0.7%。在9大类行业中,除了农副产品类、纺织原料类购进价格环比持平以外,其他全部下跌。
“当前,输入性通缩压力延续;虽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跌幅略有收窄,但降幅比PPI大0.9个百分点;表明输入性通缩加重了工业通缩压力。”连平说。
进一步防范通缩风险
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未来猪肉环比价格不会出现飙升,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而随着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偏向宽松调节,2015年第四季度M1增速大幅上行,CPI在2016年上半年可能有所上升,但涨幅有限,仍将保持低通胀状态。
从PPI看,由于大宗商品、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已经很低,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有限,相关生产资料中间制品同比价格降幅可能在2016年收窄,有助于PPI跌势的改善。此外,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基建投资项目加快落地,也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趋势得到缓解。因此,由于输入性通缩和去产能压力延续,PPI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未来跌幅可能收窄。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压力加大是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之一。从宏观调控层面看,有必要在政策宽松及供给侧改革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防范通缩风险。
“价格处于低水平,并不一定意味着通缩。”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枝煌分析说,2016年我国物价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但受气候因素、节假日因素影响,CPI可能会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上升特征,但幅度不会太大。中国目前有大量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存款,并不差钱。而国内的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消费升级、教育卫生医疗改善等都将形成巨大的增长动力。因此,只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盘活现有资金,中国有能力对冲通缩压力。
杨枝煌建议,当前,我国在宏观政策方面既不能搞强刺激,也不能无所作为,而要打好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组合拳”,加快构建“无歧视、全覆盖、不养懒”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与活力,加快推动PPP项目的落地;推进结构性减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使经济发展更有韧性。
彭兴韵指出,当前我国物价总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为2016年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较大空间。从未来一段时间看,货币政策调整仍应强调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方面,要通过采取降准和再贷款等措施,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充裕的可贷资金来源,使资本市场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对于目前的人民币贬值也要保持警惕,避免市场过度恐慌。(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林火灿) 共2页 上一页 [1] [2] 2016年物价目标或维持3%水平 价格改革仍有空间 央行调查:超过50%居民认为物价较高 难以接受 民调蓝皮书:物价上涨成居民生活压力主要来源 31省份11月CPI出炉 25省份物价涨幅低于2% 11月CPI同比增1.5% 预计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无悬念 搜索更多: 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