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的首次国内考察选择了重庆。在为期三天的考察中,习近平深入港口、企业调研,并以点带面地就中国目前的形势和发展做出判断和指示。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要重点化解产能过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此外,习近平就区域协调发展和地方政府主动探索创新等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认为,重庆在政治和经济版图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选择重庆作为新年考察首站意义深远。
企业盈利水平需要特别关注
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经济语境中最热的词汇。《人民日报》近期刊文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式已然成为中国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
尽管供给侧改革内涵丰富,习近平重庆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经济学家刘世锦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他认为,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
“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刘世锦说。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称,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淘汰僵尸企业是具体形式,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人民日报》4日的文章两次举了90年代顶住压力对纺织业实行限产压锭去产能的例子,表明已经为不破不立的阵痛——下岗失业和金融风险释放做好了准备。文章同时也指出,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当年那种勇气,是很困难的,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央不破不立的决心。“2016年,在这种坚定的改革决心之下,企业加快破产和兼并重组,刚性兑付打破,金融风险逐步释放将成为可能。”管清友说。
管清友还表示,市场关注的是这个“不破不立”到底能否实行,《人民日报》文章无疑给予了市场一个明确回答,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会比较快落地,过去几年批评的懒政怠政现象可能有所好转。
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彰显了中央的决心,会议决定根据督查情况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以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为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更大舞台,督促形成竞相发力、主动破难前行的工作劲头和态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商务部透露供给侧改革扩大消费四项重点工作 实体店商实施自救 但能否戳中供给侧痛点? 传统零售商如何搭上供给侧改革这趟列车 阿里京东加速跑马圈地 农村电商入列供给侧改革 听总理的话,供给侧改革之于餐饮企业究竟是什么? 搜索更多: 供给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