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是的,最近都是奢侈品行业的坏消息。中国市场变动太大,让整个奢侈品行业都动荡不安。不过,话说回来,奢侈品行业风风雨雨,经历了从家庭式作坊到全球化扩张,以及日本、中国等市场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到潮水退去,一直在不断演变中……最近,我们身边不少奢侈品圈的朋友感慨——尤其在经历这几年中国市场的大起大落回过头反思时说:什么是我们做奢侈品的目的?为了什么?
“如果说奢侈品是为人们构筑一个梦想,但现在人们天天能得到梦想,这梦想还是梦想吗?”我们对这句话印象尤其深刻。也有一位悲观的好盆友说:奢侈品行业已经不再存在了(::>_<::)。不久前,我们读到爱马仕前CEO Christian Blackaert的一篇文章,他在多年前就感慨,奢侈品界已物是人非,奢侈品业的品行也已是另一番光景……
究竟是什么让他有这样悲观的感叹?今天我们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从一位奢侈品高管的视角来亲历这些年奢侈品行业的分化与裂变:大集团与小家族品牌间的狙击与博弈、新兴奢侈品牌的冲击、法国制造与意大利制造的弱化、中国的兴起……读完也许我们会明白,他为何也质疑:奢侈品业,它还存在吗?
同时,这篇文章也从侧面展现出为何爱马仕这个法国品牌能始终保持独树一帜、取得今天的成功。在糟糕的2015年,爱马仕上半年依然取得强劲的增长包括在其他大牌的重灾区中国市场。Christian Blackaert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这个品牌始终保持对行业与未来的洞察与先知,也因此而保持警醒和克制。也许这正是爱马仕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
二十多年来奢侈品牌继承人一直在嬗变着。身为小心谨慎的守卫者,他们掌握着那小小的、知名的、受人尊敬的品牌权柄,了解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世界是封闭的。作为财产所有者和继承人,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生意联在一起,他们以此为傲。
曾经纪梵希(Givenchy)、朗万(Lanvin)、巴尔曼(Balmain)以及其他的奢侈品人就是这样掌握着他们的生意,后来却全都转让出去了。
而路易威登集团(LVMH)和开云(Kering)这些如今的大集团正是靠着收购建立起了帝国。为了对抗糟糕的时代,为了在死亡前抽身立场,也为了明天不必靠贷款来面对那些短兵相接时终会惜败的强大企业,为了避免停滞不前,或是因为担心倒退,以及面对一个理解起来越来越复杂的市场能够,那些奢侈品牌的家族人实在是疲惫了。
这背后也许是家族不和造成的剑拔弩张、也许是无法面对商店、酒店或推广香水所需的巨额投资,奢侈品牌家族最后唯有放手。也因此奢侈品业有大量“伤员”,像朗万、纪梵希、赛琳(Celine)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只能将自己托付于那些能为他们带来新鲜空气、能把它们置于自己羽翼之下的强大保护者,那些能够提供大笔资助将他们的损失欣然计入自家帐下的慷慨捐赠人了。就这样,这些“当家人”大部分便从此消失,彻底湮没。
而新一代的奢侈品界已然物是人非,奢侈品业的品行也已是另一番光景。它咄咄逼人,受到评判,得到报偿或遭到驱逐。表现本已良好,但总要做得更好,且永远还要更好。它也日渐平庸,奉行着奢侈品业游戏的财务规则。
另一边,Coach这些新兴的美国奢侈品品牌,对过去则毫不在意,以今天的奢侈品人自诩。它们自有权力在这个圈里插上一脚,安营扎寨。就在东京的奢侈品宝地银座,爱马仕商店的脚跟底下就是Coach。作为一家市值超过80亿美元、年营业额超过40亿美元的奢侈品公司,Coach的分量胜过了爱马仕。但能多久呢?
制造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完成,Coach赌的是没人会关注产品的原产地。在短时期内,客户证明了它是对的。从一种新兴奢侈品的角度,它发出的喊声是“我怎么就不行?”但是很奇怪,有些说法现在四处流行,人们只提牌子、设计师,而从不提工匠、技艺、博物馆、寿命等等。
在大的和小的,真的和仿的、老的和新的之间,严酷的战斗开始了。如果梅吉·罗夫(著名法国女时装设计师)或是让娜·朗万醒过来,她们肯定是认不出今天的奢侈品界了吧。
奢侈品界的边界在变动,也许只有那些一直随其轮廓调整变化的人方能在这个世界里自在沉浮。
但人们也不得不发出疑问,如今“法国制造”或“意大利制造”意味着什么?
奢侈品行业不属于任何人。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别的许多地区终将纷至沓来,他们有的是才华横溢与雄心万丈的学设计的学生们。
共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奢侈品行业在华陷被动局面 遭遇持续寒流
路易威登请到苹果公司原高管 奢侈品行业终于“还手”了!
奢侈品行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慢、体验性、道德
历峰集团主席:我们需要为奢侈品行业建立中立平台
开云成为奢侈品行业的激进分子?
搜索更多: 奢侈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