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阿里电商好榜样
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发力互联网比纯电商要晚的后进生,相比在“双11”上玩得娴熟的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实体零售商也需要在初尝转型甜头的喜悦中虚心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营销技巧。
以理性市场精神来看待阿里为主导的“双11”,实体零售商要向阿里“双11”学什么?
1、现象级营销手法
实体零售商尽管也家家都在门前挂起五折的促销海报,扯起嗓子喊实体店价格不比电商高,但在如何营造现象级营销事件上实体零售商的手法还有差距。
今年“双11”阿里最大的创新在于办了一台名利双收的购物晚会。实际上,实体零售企业周年庆办晚会的并不少见,花大钱的不在少数,马云号称的为晚会可能还花不到5000万的银子的明目张胆的购物晚会,却不仅真正地通过大众传播平台在全民设置了一个必须知道的议题和必须参与的场景,从娱乐和营销层面都大获成功。
从赵薇到RAIN到刘谦到邦德007到一干90后明星华晨宇到张艺兴等海内外当红明星大咖,无一不是品牌商的广告代言人。而当晚天猫后台流量数据跟晚会内容几乎亦步亦趋,节目走到哪里,明星们提到哪些商品、哪些品牌的LOGO一出现,线上搜索流量就直接暴涨,商品大量涌进购物车、收藏夹,屏幕前的观众边看电视边跺手,创造中国商业史上全新的“边看边买”的多屏互动的购物模式。按阿里CEO张勇介绍,“双11”晚会带来数百万互动,新增用户注册数是平时的20倍以上。
2、消费升级换代到来
跨境电商,国际品牌已经成为本次“双11”的主打。“双11”最开始举办的初衷是为培养用户网购习惯,流量资源大部分导给服饰、家纺等高频低次品类,但今年国际大牌参与“双11”的在明显增多,可见天猫为此投注了最大的招商力度。而从2015年年初开始,跨境电商就是电商巨头拼抢的重点。对于打造跨国商品的全球供应链建设,实体零售商并没有领跑的优势。
3、移动购物场景将普及
今年是阿里巴巴在“双11”第一次全面发力移动端,根据移动购物的特点设计了覆盖24小时的优惠活动。捕捉消费者在移动端的行为变化,天猫准备“双11”上班、下班两场大促销,让消费者在路上也能参加“双11”。而“购物移动化”是自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提出All in移动战略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的。
实体零售商要从中看到的趋势是,PC流量集中分发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从用户使用场景着手,挖掘移动购物的潜在市场空间。
4、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成必然
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从2012年天猫“双11”宣传口号由“网购狂欢节”改为“购物狂欢节”彰显的线上线下购物边界消失的趋势,今年“双11”,阿里进一步加速O2O扩张,联合苏宁、银泰、北汽、首旅等千余商家,全渠道打通用户管理、商品管理和服务、物流等,全国超330个城市18万家商场、门店参与其中的“万店同庆”,以及苏宁、银泰商业等成为阿里“门店自提”、“扫码付”的线上导流利器可以看出,在阿里、京东加速线下扩张之际,实体店如何保有线下门店优势加速向线上融合已成为迫切。
5、营销战背后都是技术革命
“双11”的营销战背后实质是电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的技术战,通过每次技术层面的试验,不断追求极限交易量,并给予顾客良好的体验。因此,阿里会说每次“双11”都是阿里技术的一次大练兵。2014年每秒创建8万笔订单的世界纪录,到2015年实现每秒钟支持12万笔订单创建、6万笔订单支付成功。以及根据用户的画像、近期的浏览需求和购买记录自动帮助用户推送所需的产品,无疑,在线下实体店,这还是待优化和提升的能力空白点。(中国商报 颜菊阳 王硕) 共2页 上一页 [1] [2] 实体零售业压力山大 飞牛网CEO黄明端谈电商 实体零售抱团迎战双11 整体销售额破千亿元 实体零售“负债累累”,转型关键到底是什么 实体零售企业不再避讳双11 线下价值被重估 双11多数实体零售企业销售翻倍增长 搜索更多: 实体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