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生鲜电商就如“围城”一般,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5月19日,生鲜电商“食行生鲜”宣布,该平台获得1.8亿元B轮融资。成立于2012年的食行生鲜,最初主要面向苏州社区居民提供生鲜配送服务。通过自建物流配送团队,用专业冷鲜车短途冷链配送产品至“社区智能微菜场”,满足市民对“家门口菜场”的需求。目前,“社区智能微菜场”已成功入驻苏州、上海的500多个小区。
无独有偶,上海知名生鲜电商网站甫田网也在5月获得了高鑫零售的青睐,后者收购了甫田香港有限公司54.5%股权。
资本频频垂青的背后,是生鲜电商正引来各方垂涎者。身为生活必需品的生鲜,具有黏性高、重复购买率高、毛利高的“三高”特性,也让其在资本方眼里成了生钱的“香饽饽”。然而,生鲜电商这一深水区在受到青睐的同时,个中风险也是不言而喻,身在其中的掘金者想满载而归恐怕并不容易。
各方资本青睐
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的京东,最近也在加码生鲜业务。
日前有消息称:京东斥资数千万美元投入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尽管消息还未对外正式公布,但多位知情人士都已经确认了这一投资。京东入股天天果园后,后者的商品可直接在京东平台出售。
天天果园是2009年起自上海地区的鲜果电商,90%销售品类是进口水果,它们直接从产地进货,去除了中间批发商和零售商环节。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战略投资天天果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打开京东在生鲜电商领域的局面。前不久,京东上线了“京东到家”产品,其主要依靠京东的自营物流体系,主打生鲜食品配送。而此次战略投资天天果园无疑是京东打造自己生态体系的重要环节。依靠天天果园在线下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京东巨量流量入口,京东和天天果园的O2O模式在对接后会取得显著成效。
与京东不同,本就以网上超市起家的1号店,则选择了做生鲜电商平台模式。目前,1号店生鲜品类的商品基本由第三方提供,包装、物流、售后服务是由商家自己负责。天猫生鲜也不甘示弱,陆续上线多个国家的生鲜食品,商品数量超10万个,商品大类包括优质水果、水产和肉禽等。
有统计显示,包括凯雷投资、黑石集团等在内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本土的投资机构鼎晖、弘毅、达晨等,均有生鲜电商相关方面的投资,整个生鲜电商领域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火爆的“钱景”
各路资本齐聚的背后,生鲜电商的“钱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涉农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达3.1万家。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00%。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
在市场规模被看涨的同时,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也对生鲜所在的领域有所倾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生鲜市场的政策依然利好。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生鲜电商领域有望打开崭新的局面。“‘互联网+’为农业生鲜电商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也是电商行业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商派公司副总裁兼COO李治银对生鲜电商的前景表达了相当大的期待。
实际上,生鲜电商更令人心动的,还在于高毛利。有业内人士透露,生鲜电商的综合毛利率可达30%-40%,其中海鲜产品更是暴利,毛利达50%以上,而普通水果和冻肉则分别也有20%和20%—30%。 共2页 [1] [2] 下一页 互联网巨头角逐生鲜电商 冷链配送成“拦路虎” 生鲜电商的大时代到来了吗? 生鲜电商为何是“死海”? 三大难题未解烧钱也白搭 生鲜电商2.0,还需坚持小而美?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还是很“重” 降低成本仍然无解 搜索更多: 生鲜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