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属于无奈之举”,据朱鸿兴董事长俞水林介绍,2008年夏季,正在扩建的欧尚超市向他们发出邀请。他们投入200余万元进行装修后,2009年11月开出了美食广场。这一市区首家进驻大超市的美食广场,头两年每个月最高能做80余万元生意。经历了“蜜月期”后,随着市区购物中心等的密集开业,朱鸿兴美食广场面临冲击,生意出现下滑。“首期签约租期5年”,俞水林说,从5年经营看,尽管后期客源分流,但无论市民还是进驻企业,对这样的新模式都比较认可,美食广场销售额保持在每年600万元左右。
不断上涨的房租,成为“挥泪告别”的直接理由。俞水林算了一笔账,按照首期合同,第一年租金7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去年底租期到期,根据新合同,每年租金涨到120万元左右,再加上递增幅度,最后要达到150万元左右。“从房租递增成本测算,最后两年肯定会赔钱”,俞水林说,如果提前终止合同,还要赔掉20多万元的保证金,反复测算后,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房租等成本是餐饮企业进驻商业设施的关键考量对象。“开业招商初期,好的餐饮企业甚至比零售品牌还难谈”,购物中心某资深人士透露,由于招商竞争激烈,只能采取“放水养鱼”。据陈素兴介绍,从这两年新开业的商业设施看,为吸引人气培育市场,对餐饮企业通常开出优惠的首期条件,不仅首期房租低,有的还开出半年、一年,最高达到二年的免租期,此外还有免装修期房租、降低物业管理费用等。
“看中前两年免租金才进的”,市区一家知名餐饮企业当家人坦言,去年开进一家新开购物中心后生意红火,不过这家购物中心今年开的新店,没有免租2年优惠条件,他不准备“冒风险”。据介绍,从目前购物中心和进驻餐饮企业签约看,小餐饮、轻餐饮一般签约周期只有3年,中型餐饮在5年,大型餐饮在6到10年,这也造成部分新开商业设施“生地”变成“熟地”后,租金、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部分进驻餐饮企业无奈退场,生命周期短。
开店热中要冷静考量
特色餐饮新模式如何“跳出怪圈”
餐饮企业进驻各种新兴商业设施,为本地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并非皆大欢喜。在这轮新变革中,如何走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怪圈,延长餐饮企业生命周期,创出适合新兴商业设施的餐饮之路,显得尤为关键。
据业内人士介绍,市区餐饮行业先后经历了多个标志性发展历程,1996年嘉馀坊开出首家民营酒楼嘉馀楼,继传统餐饮街太监弄之后,嘉馀坊、学士街、凤凰街、十全街等,形成餐饮集聚为特征的美食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一批餐饮大卖场出现在市区,最大的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由于一些餐饮企业盲目“赶浪潮”,投资失误造成不少浪费。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进驻新兴商业设施”,据市商业联合会发布数据,到2013年底,苏州中心城区已建各类购物中心超过40家,在建购物中心超过30家,去年以来多家购物中心陆续开业,为餐饮企业开辟广阔的新天地。电商的崛起,以餐饮业态等为主的体验型消费,成为新兴商业设施内的“香饽饽”。据一位购物中心老总介绍,为吸引客源,不仅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不断扩展餐饮等特殊业态的比重,市区人民商场、长发商厦等传统百货商家,也在调整中新增餐饮业态。
市区餐饮企业进驻新兴商业设施的大浪中,要冷静考量。“还在寻找合适的商业设施开店”,俞水林说,在选址、经营模式等方面,会下更大功夫。据业内人士分析,本地餐饮界有句行话,看一家店能否成功,要经历“三个黄梅四个夏”。从目前在新兴商业设施中生存良好的餐饮看,集中在定位大众、时尚度高、有特色的餐饮企业。对新兴商业业态来说,探索适合餐饮企业的合作模式,建立新型房东、房客关系,共同凝聚人流,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而对市区餐饮企业来说,针对新兴商业设施需求,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寻找合理的投资、回报模式,才能创出品牌“活”出精彩。来源:苏州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顾客偏爱小而美 广州购物中心轻餐饮占比近四成 北京长楹天街购物中心餐饮占比超20% 不走高端路线 苏州新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餐饮占比大增 商务部要求各地大众餐饮占比力争五年内超85% 上海最大购物中心世博源今日开业 餐饮占比31% 搜索更多: 餐饮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