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制造型零售业”
核心在商品经营
目前,相比百货、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便利店被消费者使用的效率还不高。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事业经营战略部总监乡裕表示,在日本便利店发展的前半期,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利用率与中国目前的水平差不多,但在当时状态下,日本便利店通过转型成功走向了“制造型零售业”的道路——快速获取消费者需求,并快速予以反映。
不同的是,中国便利店如今在向制造型零售业转型的道路上遭遇了电子商务的冲击。
尽管如此,与中国便利店企业热衷“追风”“互联网+”和O2O不一样的是,日本三大便利店巨头并不认为电商是便利店的必需。
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藤本明裕表示,便利店在整个零售业中处于最前线,在便利店当中没有必要导入电商。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三宅示修也认为,便利店很重要的要素是即时性,即使在电商时代下也难以被取代。
三宅示修认为,在中国便利店呈现成长期的大趋势,但目前房租成本上涨是所有企业经营上的最大麻烦,这使得便利店在店铺规模和体验提供上都受到制约;而当店铺规模不够,便利店店铺总部、物流到生产商等基础设施的系统成本将会变得更大。而只有基本设施都能够做到齐全,便利店和电商的合作才不是被利用方,而是利用方。
相比导入电商,罗森认为强化店铺选址能力、提升供应链、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建设能够分解的物流系统,提升店铺效率对于中国便利店企业更为重要。
当然,罗森认为电商和便利店在非日配商品上的合作可能性非常大。
7-11(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福田达也指出,7-11每年持续做千人顾客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顾客来7-11的目的是消费速食产品及日配商品。在便利店渠道对供应厂商还缺乏话语权的大环境和产业链的现实下,非日配商品很难满足便利店门店的顾客需求,而和电商合作的空间就凸显出可能性。
福田达也表示,调查显示中国年轻消费者相比亚洲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重视商品质量,因此中国便利店怎样把每一个单品质量提高是今后便利店需要做的更重要的课题,包括增加进口商品。
“好邻居在做在线化的测试和交互,下一步将继续拓深,但最后还要回到商品的管理和经营上。”陶冶说,未来将主要去做商品的解释、数据化的指导以及商品的全球配置。
在“互联网+”趋势下,便利店经营还是在“本业”。中国全家本部长朱宏涛也表示,虽然便利店正处风口,但实质上便利店行业是一个很难赚钱的行业,长久持续发展还是需要步步为营经营“本业”——即增强商品力,便利店要做潮流、时令、季节通知者,保证食品安全;提升营业力,确保加盟店与直营店一致的服务、严密即时的管理系统与多元稽查管道,打造核心的消费体验;商品开发力和后期供应链打造;开店需要进行科学分析。
“如果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达到1万元,便利店行业的销售总额就能占到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占到中国食品零售的10%。”裴亮说,这是便利店的中国梦。
要梦想照进现实,便利店下一步的发展就应该着力提升核心商品的经营。来源:中国商报 记者 颜菊阳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天虹商场门店经营未达预期 转型期便利店发展提速 天虹商场便利店业态发展提速 外资便利店冷对全渠道 好邻居便利店全渠道玩法:社区O2O不能简单复制 中国便利店迎“成人礼” 仍处“亚健康”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