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围猎智能平台
“智能平台现在都在围着硬件公司转,与半年前恰好相反”,自从担任京东智能集团的副总裁之后,深圳就成了那昕出差常去的地方,“每个月都要去上几次,谁都会见,工厂、供应链、方案商、创业公司”,但凡和“智能”这两个字贴上一点儿关系,那昕都得去看看。
智能平台一下子就热起来了,小米、京东、海尔、腾讯都已经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杀了进来。不只是巨头,稍微有些体量的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平台部门,它们并不承担某一智能硬件研发,而是跳出来做平台。大多数公司里,这个部门成立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的业务都已经操办起来了,事业部还没有成立。
智能平台的作用是提供统一接口的平台来连接尽可能多的硬件,讲究的是硬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对于智能硬件,除了做好产品之外,它们也想能搭上一艘艘智能平台的快艇,给产品更多在用户面前“刷脸”的机会。跑马圈地不可避免,在这样一个尚不存在统一标准和协议的领域,谁首先做到了规模效应,自然也就形成了事实标准。
京东智能集团成立至今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它搭建的平台中,不仅提供了电商销售渠道,还投资了上游的芯片和模块公司,在供应链、众筹等方面,京东也都做了尝试。即便公司大如京东,也不再甘心只做一个智能硬件的电商销售平台,它希望对智能平台有更加核心的控制,比如Wifi芯片、用户数据等。
京东虽无制造业优势,但擅长互联网+思维、电商销售渠道、平台打法,这同样可以赢得智能硬件公司的欢心,举个例子,当下很多智能硬件发布时都会拉上京东来背书。
小米是这个圈里的大玩家。2013年年底,小米提出了3年投资50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几个月之后,这个数字便升级到100家。在圈内人看来,小米的智能平台更封闭,它对硬件公司多是采用投资控股的方式,这意味着掌控力度要比其他平台大很多,对于想要寻求多方合作的创业公司来说,是做小米台风口的猪还是追求更多的自由,往往要经过一番平衡。
“硬蛋网的核心即是以提供芯片为原点,四周发散,继而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智能平台。”科通芯城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宏蛟告诉记者,这对于科通芯城而言,难度并不小。在成立硬蛋之前,科通芯城主要是以IC元器件供货商的身份与硬件公司打交道,主要合作伙伴并非是华为、联想这样的大企业,而是以初创公司为主。在去年意识到智能硬件将迎来大发展之后,科通芯城成立了硬蛋网,与上述的智能平台无异,都是搭台供智能硬件公司唱戏。刘宏蛟告诉记者,硬蛋很多业务都是通过合作完成的,比如与京东、微信的合作。
不难看出,这些公司的做法大同小异,无论是以电商、供应链还是以制造业起家,踏上了智能平台这条路,就没有人甘心屈居一隅。“不管怎么样,这个地是必须要圈的”,在那昕看来,如果没有规模效应,京东的智能平台就是死路一条。
在这场争夺战中,所有的公司都精明的打着小九九,他们不避讳谈如何与对手在竞合点上保持平衡。在保住核心权利的基础之上,凡是有效扩大联盟的合作都会去尝试,但是公司权益被触及,所有的合作又都会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这些平台之间又急于抱团,“如果有十个人打仗,先消灭掉最弱的,甚至是最强的,都有利于加速结束竞争”。这种结盟已经俯拾皆是,比如科通芯城和京东在众筹和渠道上的联盟、与微信在硬件操控上的合作,又比如海尔与阿里巴巴、魅族的联盟,都是希望能够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尽快将其他公司挤下这艘日渐拥挤的船。
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那昕认为智能硬件行业已经从“连接”的阶段走向了“互联互通”的阶段:智能硬件的某些的标准和协议应该是互通的,换句话说,硬件之间能够互相识别,并且辨别彼此的语言。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至少不能有太多家平台存在。“所以说,竞争势必会走向合作,总不能永远不打破吧”,那昕认为竞争不可避免,但是最终一定以合作或者“快鱼吃慢鱼”的方式终结。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这场竞争激烈的争夺战最终只会幸存两三家。一个是相对封闭的系统,一个肯定是开放的平台,“像苹果和安卓”。对于相对封闭的平台,那昕认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平台封闭,参与的硬件公司就会少,越封闭其实不是限制住了硬件公司,而是限制了自己平台的发展”。
“你认为需要多久,平台之间的竞争才会结束呢?”
“我没有其他人那么乐观,比如说今年就可以见分晓,我认为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吧”,那昕表示。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黄燕 李亚婷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智能设备扎堆混搭支付宝 阿里巴巴成立智能生活事业部 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美的集团坚定推行互联网思维 布局智能家居 亚马逊申请无款台智能零售店专利 零售业哭晕 李宁携手小米开发“智能”跑步鞋 以小米品牌销售 搜索更多: 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