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崛起,中国实体零售店的原有业态格局出现了强弱易位。百货店、大型超市这两类大型店铺的强势地位不断下降,多年称雄于零售界的光环逐渐消退。与此相反,社区店、便利店的发展则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按照联商网的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就已关闭大店超过158家,创历史之最。其中,百货店12家,大型超市146家。有专家分析说,这个数字远不能反映全国大店关闭真正的严重程度;也不能说明百货店的处境好于大型超市,实际上百货店的困难比大型超市更大。按照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服务公司CBRE的调查,2014年上半年中国关店歇业的商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
2014年下半年,以百货店、大型超市为主的大型零售店关店潮仍在持续。7~10月,上述联商网统计范围内的主要实体零售企业又有超过21家门店关闭,连同上半年关闭的158家,2014年1~10月共计关闭超过179家大型门店,是2013年全年35家门店关闭数的5倍之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拥有大型店铺最多的连锁百强企业的门店增长率只有7.6%,为15年来最低增幅,而2014年预计仅在5%左右,将再下一个台阶。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大面积关店潮,很多企业的新开店数量尚不及闭店数量,全年大店铺增长率可能比以上预计数字还要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还发现,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大型店铺愈来愈沦为“商品展厅”、“试衣间”或“电商仓库”。业内有专家称,未来5年百货店业态将会消失。这个观点甚至在美国媒体上也有知音:“新一代消费者认为百货商店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思维方式。”
然而,多数专家认为,网络购物不可能完全取代百货店和大型连锁超市,网购冲击虽然是现实存在的,但零售业态的代际更替往往是渐进缓慢的发展,此外大型实体店也有自身难以替代的优长,只要创新转型得法,仍然会有自立于世界零售之林的重要席位。
实际情况似乎正在印证上述看法。自2013年以来,传统百货店、大型超市面对电商等渠道的销售分流,正将转型、融合作为创新求存的手段。
按照专家的梳理,目前传统百货店和大型超市的转型创新主要从消费者、门店和供应链三个层面展开:在消费者层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O2O线上线下贯通给消费者更多权利、更大便利,运用大数据了解和预测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以精准营销提升销售并开展个性化服务;在门店层面,强化各种消费者体验,重新打造并优化会员管理系统;在供应链层面,重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流程衔接,降低总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和体系竞争力。
值得点赞的是,2014年百货店、大型超市的转型普遍选择了“重塑实体店核心能力”—提升商品自营能力,改善购物环境和商业诚信;增加各类生活服务功能,与商品零售形成互补互动效应;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做好数字化配套,开展全渠道营销等等。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网购对实体店也造成一定冲击。例如,美国过去3年内排名前100位的大型零售商中,店铺数量增长速度从原来的超过12%下滑至不足3%,但大型零售店中的佼佼者依然保持成功发展的态势。比如90%以上商品自营的梅西百货、90%以上为自有品牌的阿尔迪折扣店、以最低价格为会员提供高品质商品的好市多会员店、以差异化自有品牌成为区域零售标兵的赫伯、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零售商魏格曼等,其共性都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努力把商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极致,从而“粘”住消费者。排名美国百货连锁零售第5位的诺德斯特龙,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北美最受欢迎的时尚零售商”,其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不断提供附加服务,时刻关注并改善用户体验,尽管美国大约有8%的退货具有欺诈性质,诺德斯特龙仍坚定不移地允许顾客无条件退货。
过去两年来,与百货店、大型超市日益式微相比,购物中心和社区店、便利店却日见红火,前者无论投资开发量还是供应规模均在国内均呈爆发性井喷;后者即社区店、便利店发展向好,则主要因为社区商业日益受到重视与扶持;网购中的O2O模式迅速崛起;80、90后人群成为消费主力;为了使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成本并在时间上方便网购者,需要增加最贴近消费者居所的实体店铺作为“自提点”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糖果大师大洋百货店4月开业 今年重庆再拓多家门店 收益新开百货店 岁宝百货三年首次盈利 岁宝百货三年首次盈利 受益新开百货店 杭州户外用品行业现状:从百货店向专营店转型 英国大型超市乐购风光不再 关闭43家店 搜索更多: 百货店 大型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