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利润不过几千块。最近房租又要涨,药店现有面积也达不到新规的要求,确实不想干了。”最近,杨家坪一家小药房的店主王女士无奈地向商报记者表示。
红商网讯:王女士的个案,只是近几年药房经营者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年药品零售市场2607亿元,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药品零售市场连续第二年增速下降。由此可见,当下药房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大考临近之际,实力较弱的民营药房更是压力倍增。
单体药店:
7年换了3个老板
昨日,商报记者以承租人的身份,来到了袁家岗附近一民营单体药店。走进这家50多平方米的药店,只见中药柜台占了一半的面积,2个玻璃柜台里大多是消炎、止咳、感冒类等常规药品,店门口还摆放着冰柜,兼卖一些饮料。
店主谢女士告诉商报记者,自己现在的销售以中药为主。“这个店在7年里转手了3次。两年前,我是从朋友那里接下来的,当时转让费5万多。这两年我给店里添置了不少东西,现在以6万元的转让费出手,绝对是低价了。”
最近,像谢女士这样准备转让的药店并不在少数。商报记者在国内一家知名分类信息网网站搜索发现,仅重庆地区最近两个月内就有几十家药房寻求转让。其中,不少药房转让价低至几万元。
“现在大家纷纷出让药房,主要是不赚钱了。”谢女士给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药房每月的销售额约1万元,固定的支出有近2000元的房租和200元左右的水电费。她说,再除去一些零散的支出,几乎没什么利润。“房东说明年房租还要涨,所以我就决定转让了。不过,转让信息发布1个多月却只有几个人打电话来问。其中有一个人当时谈得还不错,但是他觉得我的店想过GSP的关卡需要再投入不少,他觉得不划算,就没谈了。”
杨家坪的药房店主王女士则告诉商报记者,明年12月31日是药店通过新版GSP认证的最后时间,届时所有未通过认证的药房都将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投资者考虑到这一潜在风险,不太愿意接手药房。
连锁药房:
收缩战线主打直营
与现在的乏人问津相比,前几年重庆药房处于爆发期的时候,这些小药房还是“香饽饽”,民营和国有的连锁药房频频对其进行收购“招安”。
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整体毛利的下降,如今重庆零售药店的竞争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不仅民营小药房的日子难过,大型连锁药房的日子也不好过。据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年报显示,其子公司重庆桐君阁大药房去年营收为3.97亿元,净利润则为-1082.91万元。
压力之下,大部分连锁药房开始收缩战线,一改以往高歌猛进的扩张模式。“我们很早就不做加盟店了,现在主要采取直营店的模式。”重庆和平药房总经理罗刚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报记者还了解到,桐君阁、鑫斛药房、万和药房等也将运营方向从扩展新店转成以深入发展现有店铺为主导。
分析
药房为何陷生存困境?
无论是民营单体药房的转让遇冷,还是连锁药房开启保守经营模式,都透露出一个事实:零售药店目前正面临生存困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困境?
市场严重饱和
“随着近几年连锁药房的 圈地运动 和外地药房的进驻,市场蛋糕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重庆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绪忠表示,目前药店过多、密度过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痼疾。
商报记者从市药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药房已经超过13000家,连锁药房占比达9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经过专业测算,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应该是一个门店平均对应7000~8000名消费者,但是我市目前一个门店对应的消费者还不到3000人。“零售药店除了面对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之外,还要应对来自医院、社区服务站、私人诊所和电商等的外界压力。”郭绪忠表示。 共2页 [1] [2] 下一页 ATM机折戟北京药房 奶粉进药店模式待变 网上药店政策松绑 老百姓药房董事长牵头抵制 老百姓大药房销售“贴牌”保健品多次被查 老百姓大药房:高管离职潮或为上市套现 食药监总局:北京燕京大药房等10家企业违规售处方药 搜索更多: 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