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或迎新一轮建设高潮
“根据统计,到2017年,北京四环内已经获批的新增零售商业仍然有100万平方米,占现有同区域零售面积的27%。”陈仲伟认为,供应面积还是非常大的,“四五年之后才能看到新政的效果。”
与此同时,北京四环外也迎来了供应高峰。据统计,通州万达广场、鸿坤广场购物中心、华远好天地、布拉格商业广场、龙湖时代天街、京通罗斯福购物中心、华联平谷购物中心、北京ONE国际广场等数十个商业项目都拟在下半年至明年开业。
赵岩认为,显而易见,北京四环外新区的卫星城、近郊远郊开发建设的速度将大于北京四环内,大中型商业项目未来将分布在大兴、通州、昌平、房山等地区。
目前,随着北京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差异化、避免同质化被提上议程。创新将会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新的项目中。同质化、重复建设的普通商业地产,应该直面逐步转型或者被淘汰的命运。
北京四环内的零售商业设施新增量受到限制,存量如何建设将显得弥足珍贵。北京四环外的大型商业项目大批“上马”,又该如何与四环内的商业地产进行区分,做好差异化呢?
赵岩认为,“现在新城的商业氛围没有形成,开发商的选址很重要。拿地前如何选址,后期如何开发建设,需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此外,还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做市场定位,不仅要看到当前的人口需求,还应预知以后消费者的定位。”
一旦开发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式,商业项目的建设速度将会提高。“以华润的开发模式为例,在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之后,华润打造了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这被业内看做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战斗。”赵岩表示。
据赵岩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准了定位,拿地之后按照不同的策略投入建设经营,以后的开发速度就会很大。这是适应现代需求的成熟型商业地产的操作模式。
“迷你商业”该如何发展
北京四环内限制大型商业建设的新政,将禁止新设立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商业设施。那么1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商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1万平方米以下符合政策要求、得到相关部门许可后仍可发展,不过国家政策已经趋严,在四环内发展零售商业物业难度将增加。需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实现小而精体验式消费,以此增加客流量。”韩长吉表示。
根据区域不同,按照相关区域的特性来发展,这是顾云昌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西侧城区以大学为主,可设计适合学生人群的商业模式;东侧城区以商务人士为主,则应设计一些高端的商业配套。”
而在上海已经有1万平方米以下的零售商业成功运营模式。陈仲伟介绍说:“除了注意不同项目之间的互补之外,上海已经出现了小型零售商业的成功范例。在绝佳路段由于商业面积小就适合开设品牌专卖店。”
“这几年的潮流是开发‘高大上’的商业购物中心。现在开发商已经意识到高端路线同质化严重,今后北京四环内可以根据人群和住宅的分布开发社区商业。”陈仲伟认为。
韩长吉也认同该观点,“社区商业主要满足和辐射周边一定范围内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在政策尚未出台时社区商业已经存在,政策出台后,对其有一定利好,不过受制于社区商业自身规模的限制,仍然很难满足居民全方位的需求。社区商业需要定位准确,适当提高盈利水平。”(中国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华润置地商业地产2017年市值将达千亿 详解商业地产动线设计背后的玄机:附加设施不容忽视 泰禾商业地产的另类棋局 长沙商业地产多中心发展升级 未来格局往多中心发展 煌上煌集团欲在九江开发商业地产 今年下半年将动工 搜索更多: 商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