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和买的不同
瑞士是公认的富人之国,但在毕博工作的爱马仕店里,瑞士本地客人却少之又少。如果有,也常常是“来修包的”。
毕博讲到:“有位瑞士女士来我们店里,拿了20几个包进行修理。其中还有几十年前的款式,是她妈妈传给她的,就如同传家宝。”面对奢侈品,瑞士顾客似乎更为冷静和自然。有了代代的沿袭,奢侈在他们身上也不再显得张扬。
在瑞士爱马仕店里,最舍得花钱的顾客都来自远方: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据毕博的估算,中国顾客人均消费1-5万瑞郎,而俄罗斯顾客“更土豪,10万瑞郎的皮夹克说买就买,人均消费比中国客人还要高”。
近两年,随着中国反腐运动的展开,来苏黎世火车站大街的中国客人少了,各钟表店的营业额曾出现明显下滑。但爱马仕专卖店的生意却在同期大大增长,“中国市场占了爱马仕全球销售额的54%”。这一反差究竟从何而来?毕博分析道:“也许是因为我们品牌的东西不显山不露水,很低调。”
一包难求
说道爱马仕的经典奢侈品-皮包,毕博的话让人一头雾水:“能买到我们的皮包,光有钱不行,还得有运气…”
原来,爱马仕专卖店里每年出售的现货皮包有限量,而且并非先来先得。这里遵循的完全是卖方市场逻辑:“卖给谁、卖什么”全由卖方掌控。客人想抱得“美包”归,那是要懂门道的。毕博透露说:“我们的经营原则是‘优先本地顾客’。”
那么,中国游客去瑞士买爱马仕包儿,是否希望渺茫呢?“也不是,”毕博交了个底儿,“如果客人购买了手表、首饰、服装等其他商品,我们就可以向经理申请,给他一个买包的‘名额’。”如果单要买包儿,那成功的机会就不大了,“上次赵薇来店里只想买包,我们也没能卖给她…”
“物以稀为贵”的中国古语被爱马仕这个欧洲品牌运用得淋漓尽致:可遇而不可求,这才是保持身价的秘诀。“我刚刚卖了一个26万瑞郎的包,卖给了一位中国老客户。他一听说我们店里有个好包,货都没看就把钱汇过来了,”毕博很是骄傲地说到。 共2页 上一页 [1] [2] “反奢侈情结”兴起 奢侈品牌该如何自救? 杜嘉班纳等撤离上海外滩 奢侈品在华开店计划停滞 历峰集团旗下奢侈品牌频现质量问题遭抗议 卡地亚、阿玛尼等奢侈品牌质量、售后频亮红灯 上半年零售企业门店关闭半数 奢侈品消费下跌严重 搜索更多: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