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导读:“瑞士的奢侈品行业都是中国人撑着的,我们店的销售额大约60%都是中国同胞贡献的”。在瑞士爱马仕店里,最舍得花钱的顾客都来自远方: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据毕博的估算,中国顾客人均消费1-5万瑞郎,而俄罗斯顾客“更土豪,10万瑞郎的皮夹克说买就买,人均消费比中国客人还要高”。近两年,随着中国反腐运动的展开,来苏黎世火车站大街的中国客人少了,各钟表店的营业额曾出现明显下滑。但爱马仕专卖店的生意却在同期大大增长,“中国市场占了爱马仕全球销售额的54%”。这一反差究竟从何而来?
红商网讯:数千瑞郎一双鞋,几万瑞郎一件夹克,几十万瑞郎一个皮包 … 对于毕博来说,这些都是每天从手中流水般而过的物件。旅瑞15年的她,是瑞士一家爱马仕专卖店的销售员。对于中国人在瑞士的顶级奢侈品消费,她称得上是最直接的见证人。
瑞士中文网报道,买奢侈品可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毕博深谙其中奥妙。“顶级奢侈品,经常有钱也买不到,”她一语道破天机。
“奢侈”不是贬义词
“奢侈”即“挥霍浪费”,带有贬义。对此,毕博却不认同:“奢侈不是贬义词,我觉得人应该有物质上的追求,购买奢侈品是高层面的物质要求,是人性的反映。现在社会发展了,如果有条件,就要满足自己。我们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而我们这一代除了吃饱,还要追求更多的东西。 ”
是的,奢侈品是人们在吃饱之后的更高物质追求。贬义词“奢侈”加上个“品”字便曼妙顿生:“品”是品质、品味,也是品牌。如果说,面对奢侈品,精英人士欣赏它的品质,名流追求它的品味,那么更多的爱马仕中国顾客看中的则是它的品牌-确切说,是品牌显示的社会地位。
180元的包是日常用品,180万的包则是身份象征。正因如此,越是在地位同财富直接挂钩的社会,越会有人花大钱购买奢侈品。“其实是挺奢侈的,180万可以买几辈子的包了,”毕博也承认,“但这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
中国大买家
毕博有时一天能接待几十个中国顾客,“瑞士的奢侈品行业都是中国人撑着的,我们店的销售额大约60%都是中国同胞贡献的”。其实爱马仕专卖店并没有花大力气去追逐中国顾客群:19名店员中只有毕博一名中国人。尽管购物的同胞常常让她应接不暇,但是店里并不打算增聘中国雇员。毕博解释到:“因为爱马仕品牌不想过于依赖某个单一市场。”
谁是最典型的中国客人?“土豪,”毕博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些顾客对品牌背后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并不一定了解,看中的就是牌子的高端和昂贵,属于“不怕花钱,跟风儿消费”。
“另外就是名人、演员,他们大多通过买手购物,”毕博继续说:“再有就是一些对我们品牌有深入了解的客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家族背景,来自澳门、香港, 选东西特别有针对性。”毕博心里最愿意为这样的同胞服务,因为他们懂得欣赏,知道惜物,“是讲究人”。
毕博还认识几位超级豪爽的中国客人,他们乘坐私人飞机来瑞士,一来就把店“买空”。曾经有位客人甚至希望包场,但遭到毕博婉拒-在瑞士,金钱不总代表特权。 共2页 [1] [2] 下一页 “反奢侈情结”兴起 奢侈品牌该如何自救? 杜嘉班纳等撤离上海外滩 奢侈品在华开店计划停滞 历峰集团旗下奢侈品牌频现质量问题遭抗议 卡地亚、阿玛尼等奢侈品牌质量、售后频亮红灯 上半年零售企业门店关闭半数 奢侈品消费下跌严重 搜索更多: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