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盒饭如何“堆出”台北101
台北101大楼是台北的标志性建筑。在台北101的民股(私人股东)中,最大的股东就是顶新集团,持股约37%。而在顶新集团的营业数据中,有两个不得不说:一是盒饭及饭团类产品在顶新旗下全家便利店单店销售占比达到50%,成为全家最大的利润点;二是世界方便面一半的销量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方便面一半的销量同样来自顶新旗下的康师傅。
说句玩笑话,是盒饭和方便面堆出了台北101。难怪在谈及电商对店商的冲击时,顶新集团便利、餐饮事业董事长魏应行充满信心:便利店不会被电商取代,未来的便利店只会越来越被依赖。
便利店成为最大“食堂”
魏应行的乐观并非没有根据。数据显示,全家在上海已经拥有800家便利店,大陆门店总数约1200家。从上海的单店销售情况看,今年1月至5月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加12%。在这一业绩中,盒饭功不可没。
在2012年打出“全民三餐在全家”的旗号前,全家的销售额和其他超市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亮点。但上市单价6.8、7.8和8.8元的盒饭后,门店销售额很快实现了倍增。如今,全家的4家鲜食工厂一天盒饭及饭团的产量达到30万份,等于每家便利店每天卖出300份。全家也由此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小食堂”。
在台湾地区,盒饭在便利店的销售情况很一般。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就能一炮打响?在魏应行看来,这和饮食文化有差别。台湾地区的小吃比较多,一日三餐可以通过各种小吃解决;但在中国大陆,包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依旧存在平价餐饮空缺的问题。而便利店经营特点,恰恰能填补这一空白:“难道你买一份马上要吃的盒饭或方便面,还要上网订购吗? ”魏应行认为,便利店的选址就是靠近社区、靠近写字楼,提供的是触手可及、立等可取的服务。而与盒饭这一产品相结合,自然会受到市场欢迎。
其实,便利店的升级和转型,需要的就是“做食堂”这样的异想天开,挑战固有模式。魏应行举了康师傅在大陆成功的例子:“有谁知道,在康师傅前,顶新从没有生产方便面的经验?”原来,作为首批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顶新首先选择的是其熟悉的食用油领域,但市场情况不理想。就在魏应行坐火车考察大陆工厂时,随身携带了几箱台湾产方便面,受到同车人追捧。就是这一契机,让顶新看到了市场需求,决定尝试这一从未涉及的产品:“没有框框,才更有空间! ”
便利店的“N”种可能
盒饭一炮打响,让全家便利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一个,就是成为台湾农产品(000061,股吧)的出口平台。
今年6月,以台湾浊金米为原料的盒饭和饭团在全家便利店上市,其价格比使用东北大米的同类产品高一两元。据了解,目前台湾地区大米年产130万吨,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剩余35万吨,亟需出口。针对这一需求,担任顶新集团董事长的魏家四兄弟决定把故乡台湾云林的浊金米通过全家便利店推向大陆市场。之所以选择浊金米,一来是因为吃口好;二来也是魏家四兄弟回馈乡里的决定,因为把浊金米制作成盒饭或饭团,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上市情况看,吃口香糯的浊金米产品果真受到市场欢迎。而有了这一尝试,全家计划继续引进产自中国台湾的芒果、地瓜、美生菜等农产品,进一步帮助台湾当地的农业生产者。
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不仅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让部分就业者实现“安家立业”。近年来全家发展势头良好,门店不断扩张,经营方式逐步从直营向有条件的加盟转变,加盟店比例已经达到65%。所谓“有条件”,最主要的一条是加盟者在全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便利店运作方式,也熟悉品牌风格。虽然说做24小时的便利店十分辛苦,但由于有完善的配送、服务体系,目前单店的利润保持平稳,每年净收入约15万元。正因为此,很多外来务工的“夫妻老婆档”不仅愿意加入便利店这一业态,而且现身说法,鼓励兄弟姐妹加入。在上海,就有明星加盟夫妻,他们从一家加盟店起步,发展到邀请父母、兄弟夫妇一起参与,最终形成一个家族加盟4家店的格局,全年净收入80万元。
魏应行表示,在便利店工作的工作者大多学历不高,其中不少还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安家立业的愿望很强烈,而便利店这一业态的蓬勃发展,为梦想成真打下了基础。(解放日报)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台湾统一超商将在兰屿成立首座便利店惹争议 天虹商场试水便利店 业务间互联互通或是机遇 沃尔玛首开便利店形式店面 强化O2O自提 百货业捡起新救命稻草 天虹商场深圳试水便利店 台湾便利店全球密度最高 被批文明病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