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名百货的经验表明,成熟的自营业务往往能够为百货企业提供较为丰厚的利润,因此,自营业务也被国内百货公司视作脱出困境的一剂良方。据了解,国内主流百货企业现在已纷纷试水自营业务,如全国/区域品牌代理、组建买手团队等。
红商网讯:谋求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在各行各业上演。作为传统的零售渠道,国内曾经“高大上”的百货业也逐渐风光不再,销售增长疲态尽显,利润水平每况愈下。多方数据显示,自2012年2月伊始,百货业销售增速持续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主要上市百货企业营业利润率录得201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下滑。
竞争环境的加剧和自身经营模式的局限性都让百货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竞争压力之下 百货业谋求变革
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报告,现在传统百货业面临内外因双重压力,外因: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社零总额增长放缓;多元化零售业态的兴起,商业竞争持续升级;电商兴起对于实体零售商形成冲击以及人员和租金成本的不断上涨也在进一步挤占百货的利润空间。
而从内在因素来看,经营面积有限的客观因素制约了百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百货长期以来对联营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商品经营能力弱化,利润空间被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蚕食而无能为力;自营能力不足也是国内百货千店一面的原因之一。
此外,市场基本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消费能力增长也趋弱。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回收中国地区的经销权的事件也看涨,这对于国内百货公司发展也是利空消息。
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传统百货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根据世邦魏理仕的统计,百货企业目前主要的应对方法有:百货店类购物中心化、开展自营业务、提升自有物业比重和线上线下业务联动等。
购物中心以其丰富的业态配比和良好的购物环境正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消费场所。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底全国主要城市购物中心总量约为3100家,而十年前还不到300家。对于业态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而言,都希望通过商场扩容改造、引入时尚品牌旗舰店、增加商场体验性元素等手段来营造一种类似于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
国外知名百货的经验表明,成熟的自营业务往往能够为百货企业提供较为丰厚的利润,因此,自营业务也被国内百货公司视作脱出困境的一剂良方。据了解,国内主流百货企业现在已纷纷试水自营业务,如全国/区域品牌代理、组建买手团队等。但世邦魏理仕研究部高级董事谢晨也提醒道,国内百货公司培养自营能力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此外,提升自有物业比重和开展线上线下业务联动也是趋势。为控制不断上升的租金成本,部分百货企业纷纷通过开发或项目收购等形式加大自有物业比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开始关注并试水网上平台的建设,希望通过线上购物平台的搭建多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统百货业做移动购物会走向何方 难点在哪? 传统百货业人气冷清 将如何转型自救? 传统百货商场寻求创新经营 传统百货商场“踢”球 借“杯”促销 传统百货加速变身购物中心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