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集体“升级”
另一厢,经济型酒店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在一线城市已进入相对饱和的局面,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上租金、人力等各类成本上涨,行业集体陷入低迷。
以如家为例,其在2010-2013年的净利润和每间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RevPAR)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被视为酒店盈利关键参照物的RevPAR,从2010年的164元降至2013年的142元(附图)。除如家外,7天和锦江之星的日子同样不好过,7天的RevPAR从2010年的143.9元降至2012年的131.5元,锦江之星的RevPAR则从162.48元跌至156.73元。
在经济型酒店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的当口,众多巨头在完成千店布局后,通过多品牌战略,寻求新的利润突破口,借机转战中端酒店市场。
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酒店集团,现已形成如家快捷、莫泰、和颐三大品牌鼎力发展的局面,其中如家快捷和莫泰定位为经济型酒店,是如家酒店集团发家的根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的和颐创建于2010年11月,发展相对缓慢,集团旗下2180家酒店中,和颐仅占其中18家,此外还有7家门店正在筹建(附表)。
与如家保守发展中端酒店相比,2012年11月,汉庭正式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改名后的华住宣布将投入更多的资源主打全季和星程这两个定位中端酒店的子品牌,而汉庭则作为经济型酒店品牌继续存在。汉庭也因此成为经济型酒店行业中第一个通过改名摆脱原有定位、大规模进军中端市场的酒店集团。
此外,较晚涉足中端酒店市场的锦江之星与7天在2013年也开始快马加鞭。2013年6月,锦江股份以7.1亿元收购中端酒店时尚之旅,打造新的品牌“锦江都城”,并计划在未来3-5年内发展至100家门店。2013年7天连锁酒店完成私有化后,原股东郑南雁、何伯权携手凯雷投资和红杉资本共同组建铂涛酒店集团,同时推出丽枫、·啡和ZMAX三个中端品牌,全力进军中端酒店市场,其中丽枫就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张至300家门店。
资本新宠
国内的中端酒店市场此前长期以各地的单体三星和四星级酒店为主打,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使得该领域长期缺乏资金的青睐。但随着中端的日益受捧,在缝隙下成长起来的中端连锁酒店开始越来越多地获得资本的关注。
成立于1993年的维也纳酒店是国内首家定位于“精品商务”的中端连锁酒店。1999-2006年期间,维也纳酒店以平均每年两家的速度开了16家门店。然而,2006年后第一波经济型酒店的异军突起,给中端酒店带来巨大冲击—论酒店环境拼不过高星级酒店,论价格又比不过经济型酒店,类似维也纳这样定位的中端酒店一时间骑虎难下。
陷入困境的维也纳酒店在2007年获得软银赛富1500万美元的注资,最终得以度过寒冬。2010年,其再次获得奇力资本的2000万美元投资,发展至今在全国80座城市已拥有300多家分店,注册会员超过2000万。俨然已成国内规模最大中端连锁酒店的维也纳,计划在未来以每年新开60-80家分店的速度扩张,在3-5年的时间内完成全国600家酒店以上的战略布局,而上市融资也已摆上了议事日程。
维也纳酒店之外,近年来,国内崛起了一批专注于中端酒店的连锁品牌,包括山水时尚、桔子酒店、富驿时尚和城市客栈等,但整体规模均偏小。不过随着资本的加入,这批多年来坚守中端的品牌同样有望获得加速发展。
成立于2002年的山水时尚酒店背靠中青旅,目前拥有25家直营店和4家加盟店。2012年7月,桔子酒店集团获得凯雷投资7500万美元的融资。主打特色中端市场的桔子酒店集团成立于2006年,旗下拥有桔子水晶酒店、桔子酒店·精选和桔子酒店三个品牌,在全国13个城市共拥有44家门店。随着连锁品牌接二连三地进入中端市场,再加上资本的助推,沉寂了许久的中端酒店业无疑将进一步被激活。 共2页 上一页 [1] [2] 锦江股份发力中端酒店建锦江都城 业务整合提速 连锁中端酒店崛起 品牌风格五花八门 两头强中端弱 国内外酒店集团瞄准中端酒店市场 中端酒店的定位要清晰明确 才具有核心竞争力 节约风吹冷高端酒店 中端酒店成酒店业突围口 搜索更多: 中端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