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集体疯狂的“剩”宴
10年前,很多人还在追问商业地产到底是什么。5年前,地产企业进入商业地产还算新闻。到了今天,商业地产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们的标配。
且不说主业是房地产的公司,做零售的娃哈哈、卖家具的红星美凯龙、卖家电的苏宁,甚至连搞农业的新希望都在商业地产上有实质性举动。其中有不少公司将商业综合体作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重心,纷纷在公开场合高调宣布商业综合体计划,表明自己绝不是来“玩票”的。
红星美凯龙的目标是,争取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座商业综合体,预计投入资金上千亿。是不是很疯狂?
这边是房产企业的战略转移,那边是雄心勃勃的搅局者,商业综合体很快在国内各个城市遍地开花。由于商业综合体和摩天大楼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
商业综合体以城市扩张和人口聚集为前提,但这两年前者已经跑过了后者,局部过剩的现象十分明显。
在广东中山,目前在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达到13个,沿着岐江河一路数去,三公里不到的地方就有10多个商业综合体项目,而整个中山市只有300多万常住人口。在武汉,有些商业综合体相距不到一公里,很难避免同一时间点、同一区域的同质化竞争。
随着商业综合体的集中交付,最现实的困难是招商。很多知名品牌都有自身开店的规划和原则,很少在一个区域内重复布局。目前在北京,多个商业综合体出现招商困难,武汉的商铺空置率超过了两位数。
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经营业态的“黄金比例”为:购物、餐饮和娱乐按照52∶18∶30分布。但受到主力消费群体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场只好提高餐饮比例,以避免人气下滑。
然而,现在很多商品只要动动鼠标甚至手机就能买到,已经不需要通过逛商场来获得。许多品牌逐渐减少实体店布局,给商业综合体的招商进一步带来压力。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去年81家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为2282.7亿元,同比仅增长8.92%,相比于2006-2011年百货行业16.5%的平均增长率下滑明显。
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是以人流和消费作为支撑的,眼下,住宅市场增速放缓,一些新区的商业综合体经营上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如果竞争再加剧,资金不足的项目很可能变成“烂尾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已获批在建、可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超过20个。但颇为尴尬的是,此前温州三个标杆性的商业地产项目都不算成功,其中从立项到完工长达10年之久的大西洋购物中心因为招商情况不理想,迟迟不能开业。有业内人士发出警告,在住宅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温州楼市或将迎来商业地产的泡沫破裂。(地产中国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金鹰落户江都打造百万方超大综合体 商业面积50万方 明年新建商业综合体中国占一半 杭州踩急刹车 上海虹桥天地明年建成 将成国内最大交通枢纽综合体 上海虹桥天地明年建成 将成最大交通枢纽综合体 杭州运河新城、城东新城将谢绝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 搜索更多: 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