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戏份”不宜超三成
纵深
在讨论过购物中心对高端、大众餐饮的关注度之后,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为了充分实现一站式消费和多元化,为了抗衡电商咄咄逼人的分食态势,广州的购物中心逐渐将餐饮业态从过去的配套、从属地位转型为购物中心定位的重点之一。
零售业跨界多元将成趋势
纵观国内情况,记者从中国购物中心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发现,面对零售疲软、电商冲击、供给过剩及同质化竞争、“国八条”等给商业地产行业带来的危机,餐饮业态在购物中心的作用越来越被凸显,餐饮在新开购物中心比重已占到26%以上,并还有加大的趋势。
落地广州,广州世纪商联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策划师罗志杰表示,随着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各业态之间为避短,纷纷引入其他业态的优势,业态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广州零售业的一大特点。
购物中心与酒店为伍,单体百货店引入餐饮店铺丰富服务聚集客流。同时,各个业态已经不满足于单打独斗,在目标顾客群接近、行业互补性强的基础上,书店与服饰、展览、餐饮业态融合产生新的跨界组合。
太古汇的方所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形态。方所汇集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态经营为一体,在1800平方米空间内,融合500平方米的书店、400平方米的展示和销售设计品的美学馆、26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250平方米的服饰馆以及90平方米的咖啡馆。
罗志杰认为,零售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综合优势,既满足顾客多样需求,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推进零售业的持久发展。“在行业与产业区分越来越模糊的年代,零售企业的跨界多元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餐饮规模须保障租金收益
显然,餐饮已被商家作为零售业实现跨界多元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否意味着餐饮比例越大越好?
非也。曾经,欧美等发达国家购物中心购物、餐饮、娱乐52:18:30的业态分布比例被视为黄金比例。如今,这一比例正被打破。上文已提到,国内购物中心的餐饮比例普遍被提高到26%,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资深商业地产高管祝林表示,即便餐饮对购物中心客流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餐饮业态的规模比例需要建立在保障项目租金收益和坪效指标的基础之上。
他建议,20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餐饮控制在20%至30%,2000平方米以上的超级主力店餐饮数量保持在1至2家。同样体量下的购物中心,500至1000平方米的餐饮数量建议保持3至5家。
在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看来,专业化、个性化、体验化是购物中心未来发展的方向,可是仍有不少管理者往往将上述的三大要素简单理解为增加多一些餐饮、娱乐项目即可。
实际上,购物中心若想增加体验、互动功能并不是单单通过扩大餐饮、娱乐业态就能实现的。这些业态的多寡不能是划分“体验性”的唯一依据。
郭增利认为,更多时候,顾客不是为了满足单纯购物行为选择走进购物中心,而是对场内的业态、体验、互动、服务等产生了一种归属感,这是更高级别的认同。只有达到了这个认识水平,购物中心才能走出同质化的困境。
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广州购物中心“嫌贵爱平” 轻食店成吸客主力 勒泰控股延长收购美国购物中心项目贷款期 英国2014第一季度购物中心被收购数据统计 卖身一年 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重生遥遥无望 北京今年预计新增购物中心50万平米入市 搜索更多: 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