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老”去的大卖场模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立平教授分析称,一方面,成本上升加重了外资超市的负担,另外诸如市区的停车难等问题也极大减少了客流量。另一方面,原因还是出在超市自己身上。不同于90年代外资超市初进入中国时的情况,现在消费者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目前大卖场的经营策略没有得到有效调整,这点上,国内本土零售企业的应变要灵活得多。
大卖场模式已经不再吃香,陈立平诧异于大卖场这种业态还没有成熟就已经显现出“日暮西山”的特质。
胡春才的观点是,受大环境影响,国内一二线城市内,大卖场模式已经很难发展,三四线城市或许尚存生机。在电商冲击下,大卖场的非食品类产品正在失去市场,而非食类产品的毛利较高,是大卖场利润的主要支撑来源。运营管理、商品更新、生鲜经营,已经成为桎梏外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行业面临历史性变革
外资超市的困境,除了经营层面,还受控于大环境。中国经济下行,零售业进入瓶颈期已经成为公认事实。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零售业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陈立平看来,外资超市在中国举步维艰的境地,其实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外资超市所表现出的问题,其实是行业的通病,诸如顾客老龄化问题。电商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性。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喜欢网购,电商正将大卖场的这批年轻客流截断。
超市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这不是一个你弱我即强的行业,外资的困境,国内超市当引以为戒。换而言之,一家外资超市的退出并不能造成减少“产能供应”的作用。因为这种特性,注定了超市业将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
出路 拥抱变革 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面对挑战,外资超市的发展方向可以是多样的,重要的是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
陈立平认为,小型化商业很具发展潜力,诸如发展便利店业态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沃尔玛在美国本土已经开始发力小型业态。通过触网、创新业态、差异化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另外,加工食品方面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些超市瞄准“午餐经济”市场。餐饮化,其实已成一种趋势。
抱团取暖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在胡春才看来,乐购选择与华润合作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经营策略。此前,乐购虽然每年新开不少门店,然而实质上的效益并没有得到较好增长。并购后,乐购借助华润力量,可加速本土化进程,进而推动盈利。未来,零售领域可能出现更多类似合作。
除此之外,杜岩宏认为外资企业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资企业在成本控制、全球采购、物流等环节具有先天优势,且企业运作和管理更加规范,长期的经营也让企业的决策更加理性,这些优势的加强能够增强其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并加强本土化进程,促进商业运用模式的创新。 (联商网 潘红红/文,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青岛:同一商品不同超市售价悬殊 屈臣氏最贵 手机扫码可查肉菜身份证 武汉超市7月起推行 二三线超市步入精品化 优化商品结构是重中之重 传福州超市将有“导航购物车” 超市已确认 青岛发布饮品价格报告:不同超市最高差108% 搜索更多: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