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绍洲说,“双十一”后不少商家感到失落,因为很多企业可以有50%的增长,但实现翻倍却很难,小猪班纳也感受到了增长压力。“就如在天猫,进场的商家太多了”。
相比有生产车间、全国线下门店网络的小猪班纳,“傲徒”是纯粹的电商商家,创始人柳松直言,“从商家到供应商,都有很多浮躁的代表”。
“傲徒”销售年轻化的男时装,只做“微笑曲线”两端,唯独不涉足生产制造,全部实行生产外包。柳松告诉记者,“双十一”很多平台要冲量,就如天猫冲刺300亿元,给商家定的销售目标比较高,往往商家很难消化掉。
“去年‘双十一’,很多商家不够货,今年看到平台商决心很大,大多做好了充分的备货工作。”柳松说,大多数商家备货都按1-3倍的倍率来进行,这是很正常的比重,往年不达到这个比例可能就断货。
然而,今年进场商家也比往年多出许多。“350亿元蛋糕,有3万多个店家,到你头上能分配多少?”柳松和关绍洲持同样的观点。这种反思,并未普遍出现在“双十一”之前。否则,B2C平台商家就不会普遍关注库存问题。
“双十一”过后,库存成为商家头等大事。小猪班纳这样的产供销体系完整的企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库存可有线下销售渠道做后盾。但不是很多人都如此幸运。
“准备了超过预期销量几倍的货,怎么处理让人头疼。”关绍洲说,专门从事网上渠道的商家在今年“双十一”后考虑最多的是去库存,年关将近,下游代工企业结算货款期不容商量,商家压力很大。
“专门的电商商家库存10%是安全的,超过15%就危险了”。关绍洲说,如果不是畅销款,库存消化很麻烦,得往“唯品会”这些渠道去库存。
“傲徒”的备货也超额,用柳松的话说,“双十一”的销售规模有几百万元,比往年有增长,也有一点库存,但做好了预判,总体上没什么影响,不存在下游结算货款压力。
柳松的预判,就是蛋糕很大,抢的人也很多,能吃到多少还是未知数。所以,最终“傲徒”的下单量不大,并选择了分散性下单的策略。“100万元的单,下给50家代工商,平均每家才2万元,单独结算压力就很小了”。
“双十一”的电商浮躁症还不止于此。“今年不少商家一味冲着300亿元目标而去,却没有考虑自身电商团队、硬件基础、推广力度等问题。”在关绍洲看来,这些问题不比冲动地加倍备货的负面后果小。
不管商家的盲目冲量,还是不顾自身实力抢食“双十一”蛋糕,最终的结果都会伤害到代工商。吴清和他的美生时装,对电商商家的销售始终有隐隐的紧张,因为“双十一”是否疯狂将影响货款等后续问题。
代工企业的命运,似乎又陷入了新的纠结轮回——受制于人。
电商大平台的紧箍咒
除了备货压力外,商家还要面对来自平台的推广费用涨价,有入驻天猫“双十一”会场的企业反映,推广费几乎每年按50%增长,如1000次展现量往年一次只要17-18元,今年则要24-26元。流量碎片化之下,这是商家不得已而为之的投入
去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实现了191亿元成交额,刷新了全球网购节日的纪录。今年350亿元规模,更是再创纪录。
分析观点称,“双十一”购物热潮显示中国的消费需求正在从传统商店转移到网络销售。中国的零售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线上交易形式已经由之前的作为零售产业的补充渠道之一,转型为拉动中国内需的主流形式,由此开始全面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升级。
2012年,线下传统零售行业真正开启颠覆性的改革,大规模向线上转移。彭博社数据称,中国2012年网上零售额增长率从上一年的4.3%提高到6.3%,而市场份额居前100名的实体店增长率从11.2%下降到了9%。
天猫、淘宝、京东,这些B2C平台不会直接影响到美生时装。平台商的店小二也不会关注代工商的生产。但是,平台商的举措,最后依旧会跟随产业链传导到代工企业身上。
小猪班纳、茵佳妮都是产供销一条龙的电商品牌。天猫、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就是广东美联雅服饰有限公司旗下茵佳妮等莞货厂商的主战场。不管是“双十一”,还是其他时节,都是如此。
茵佳妮的主推品由美联雅生产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代工商保证供应。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品牌莞货身上,大部分外包既能集中时间、资金到研发、设计、营销环节,又能节省密集用工带来的成本。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虎门服装企业“微”营销“博”未来
“流量红利”渐消 服装品牌“双11”表现平平
服装品牌“双11”表现平平 流量红利渐消
当当高管解读财报:服装特卖业务增长强劲
纺织服装业周报:“双11”成为传统品牌盛宴
搜索更多: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