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有一点发现:通常那些在中国发展不顺的日本零售企业多集中在百货、连锁电器行业,这是因为细分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本土品牌,这些外资企业(也包括日资企业)都是挑战者,处于弱势地位;而那些在中国发展顺风顺水的日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大多是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落后或放缓的行业,外资品牌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例如超市、连锁便利、服装等。可以说,绝大部分在中国市场折戟的外资企业都是选错了行业和细分市场。
新金融:日本零售企业的优势是什么?当这些企业到华发展之后,这些特点能否保留并且继续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立足的优势?
林一凡:日本企业有两方面的特点。
摆在首位的是内部管理。日企在组织、制度、流程、绩效、考核、薪酬、培训等方面非常出色,它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上的内耗,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是服务。我们知道,对于零售行业而言顾客体验往往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日企的服务意识非常强,它们的服务无微不至、人性化,而且非常注重满足顾客的便利性和个性化需求。
这两方面优势,始终都是本土品牌希望学习的,也是本土品牌短期无法超越的。
新金融:日本零售企业的短板是什么?日本零售企业当前在华的最大挑战和难题是什么?
林一凡:有业内人士可能会提出“租金高”、“电商冲击”等因素,但这些因素不是日本零售企业独自面对的,我们中国本土的零售品牌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整个零售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是行业的共性。
日本零售企业在华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准确把握中国市场的市场机会”。这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外资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如零售模式、市场定位等),在中国市场还是否能成为优势?通过第2道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在中国市场折戟的外资企业都是没有对中国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错误地估计了自身和本土品牌竞争优势,最终导致同质化甚至不敌本土品牌的结果。加上不能及时改变竞争策略,经营业绩入不敷出,最终导致频频关店,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做出了错误市场判断而导致的。
第二: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大多从一二线市场做起,并且会优先选择进入核心商圈,这样必然面临“竞争对手多而强”、“运营成本高”的问题。而国内零售行业又呈现出“区域由一二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下移”、“商圈消费由市中心商圈向城市副中心和社区中心下移”的趋势,外资零售企业很难捕捉和跟随到这样的趋势。而本土品牌不一样,他们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熟悉区域商业环境、变化更灵活。
新金融:日本零售企业未来在华前景将会如何?
林一凡:从趋势上看,未来会有更多的日本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个人认为在百货、家电等行业市场机会不大。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连锁便利零售行业日本零售企业将成为主力军,此外在服装零售上仍有机会。
从行业格局和消费趋势的角度来看,未来在百货零售和服装零售中仍是以欧美系的品牌为主,日本、台湾的品牌也会有上升趋势。
但是总体来说,中国消费者会对“日本品牌”产生些许抵触情绪。 (新金融观察报 张沙莎) 共2页 上一页 [1] [2] 今年美国零售业数字广告支出接近100亿美元 国美发力多渠道零售 称“线上线下都是低价和专业” “价格战”失色 宁波零售业逐渐打起“体验牌” 东方集团整合资产 彻底退出建材零售业 零售业大佬深陷增长困局 新华都进军房地产业 搜索更多: 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