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6月1日,伊势丹沈阳店停止营业。与此同时,亚玛达也选择了在该日关闭其在南京的门店,并将于一个月后关闭天津门店。两大日本零售业巨头在华的"不约而同"之举,折射出了日本零售企业在华困局。
伊势丹撤离沈阳
6月1日,在沈阳市场奋斗了五年的伊势丹正式闭店停止经营。这是日本伊势丹百货集团在华关闭的第三家门店,在此之后,伊势丹在华项目仅存上海、天津及成都三座城市的四家门店。
新金融记者此前曾多次走访过沈阳伊势丹,坦白而言,伊势丹在沈阳市场的机会并不算差。一方面,自身软硬件条件过关,卖场面积约30000平方米,从负一层到七层都设有各具特色的商品,尤其以进口超市、美食广场声誉为甚;采用眺望性好、回游性高的楼层构成等心思也委实提供了不错的购物环境。另一方面,坐落于沈阳繁华核心商圈太原街步行街的上佳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优质的消费群体和可观的客流量。
坐拥天时地利的沈阳伊势丹果然开了个好头。2008年3月24日,也就是沈阳伊势丹开业当天,其创下84万元营业额的佳绩。不过,好景不长,而且出乎意料地短。
“全馆也只有在开业那个月完成了目标。”对伊势丹颇为了解的王芳(化名)向新金融记者透露,沈阳店是伊势丹在华现有门店中业绩排名最靠后的门店,“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沈阳伊势丹每年亏损额约在2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
虽然该数据未得到官方确认,但沈阳伊势丹的结业公告中却直言不讳指出了该店多年来的窘境:“自2008年3月份开业以来,公司的200多名员工都非常努力,但一直没达到目标的预算,截至目前始终是赤字经营。”
单就伊势丹沈阳店而言,关门的“借口”可以很多:比如太原街一直断断续续的改造工程影响了门店环境;又比如沈阳市场超饱和的现状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沈阳目前包括在建、在售的商业中心,总供应量达到了2000万平方米,沈阳人均商业购物面积近30平方米。这种局面下,去年12月,沈阳世茂百货五里河、先先百货和华联百货文萃路店先后转型、转租或停业闭店。
日本零售的中国困局
新金融:同一天内,日本两大零售巨头伊势丹、亚玛达分别关闭了其在沈阳、南京的门店,除了各自运营问题之外,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共性?
林一凡:这其中至少包含行业因素、运营因素两个方面的共性因素。
首先,从行业来看,伊势丹和亚玛达这两家零售企业都处于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之中,缺少竞争优势。以伊势丹和亚玛达为例,伊势丹属于百货零售业,只能在万达、王府井等数十个全国或区域强势品牌之间的夹缝中生存;而亚玛达属于家电零售业,国美、苏宁垄断了绝对市场份额。外资企业在品牌知名度、选址条件、运营成本、采购能力、营销手法等方面毫无优势可言。
其次,传统百货和电器零售商的客群被购物中心和电商大量分流,昂贵的租金无形中提高了门店经营成本,外资品牌单店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因此其抗风险能力也弱于本土品牌。
新金融:通过伊势丹、亚玛达的关店,伊藤洋华堂、永旺的差强人意等事例,是否可以反映出整个日本零售业在华现状堪忧甚至没落?
林一凡:对于“日本零售企业在华没落”的说法我并不全部认同。
举例来说:服装零售中的日资品牌优衣库,是很多国内品牌的学习对象,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80家;在连锁便利零售中,拥有日本血统的全家、7-Eleven、罗森始终保持绝对的行业领导地位,截止到2012年底全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1161家,7-Eleven超过1900家,虽然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已经成为便利店市场的绝对领导品牌。 共2页 [1] [2] 下一页 今年美国零售业数字广告支出接近100亿美元 国美发力多渠道零售 称“线上线下都是低价和专业” “价格战”失色 宁波零售业逐渐打起“体验牌” 东方集团整合资产 彻底退出建材零售业 零售业大佬深陷增长困局 新华都进军房地产业 搜索更多: 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