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难,这是女装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费用高企的病根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费用高企必然意味着经营效率低下。而落实到女装这个具体的案例上,可以用“平效”来反映品牌的经营效率。
淑女屋和威丝曼同样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它们的终端平效差不多都在每年每平米一万元左右。
这一经营效率可以与专门做运动品经销的宝胜做对比。2007年,宝胜经营周期满两年的店铺的平效高达31085元/㎡/年。经营满四年的店铺的平均平效甚至可以超过四万元。即使在扣除商场扣点以后,宝胜的平效依然是淑女屋的两到三倍。
站在商场的立场来看,如果商场对宝胜的扣点只有淑女屋的一半,商场在宝胜上的单位面积的收益仍然大于淑女屋。这其实也是商场“欺软怕硬”的表现在商业上的一个解释。
与女装品牌相似的还有家纺行业,该行业的平效甚至不到10000元/㎡/年。所以该行业也与女装品牌一样,忍受着高额的扣点。(详见本刊2012年9月刊《家纺行业:低平效的痛苦》)
女装费用高企的原因还是在自身。
女装低效之源
同样都是服装,为何女装的经营效率要远远低于运动品行业呢?
当然,一个特殊的原因是运动品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更大,号召力更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销售终端的经营效率。
但我们认为,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女性的需求太过多样化。女人对服装没有“大众需求”。
男装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对象。传统男装行业孕育了很多以单品打天下而成长起来的品牌,如衬衫品类的雅戈尔、杉杉,夹克品类的七匹狼、劲霸,西裤品类的九牧王、虎都。电商领域的PPG、凡客也凭借男士衬衫迅速地打开了市场。但是,这种故事却从来没有发生在女装行业。
女装更多地以年龄、风格定位,少女装、淑女装、熟女装、民族风、文艺范儿等。越细分意味着需求越分散,基于物理终端的传统商业模式的经营效率也就越低下。我们能经常看到运动品牌、男装品牌登陆央视打广告,但是却几乎没见过女装做这种“广播式”的品牌宣传,因为“命中率”太低了。
传统女装终端门店的命中率也很低,低到女装品牌无法在商业上进行大规模复制,最终使得传统女装行业未能成长出大品牌。 (原载于《天下网商·经理人》2013年二三月合刊) 共2页 上一页 [1] [2] 青岛女装发展面临三难题 业内坚决不放弃 青岛本土女装品牌涌现 加速突围志在全国 杭州女装70%浮游电商 是大鳄还是群鱼? GAP收购女装零售商Intermix剑指高端 玛诗可MAXIGO女装入驻郑州王府井百货 搜索更多: 女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