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还了解到,沃尔玛位于深圳的十年老店园岭店将于4月20日起关闭。虽然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正常的战略调整,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外资在选址和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已经终结,租约到期后续租成本面临成倍上涨,是外资超市扩张放缓的最主要原因。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内大卖场跑马圈地时代已经终结,中国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将会陆续撤出核心商圈。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商圈的物业、经营成本提升,像沃尔玛等经营日常用品的大型超市利润较低,将无法生存。
也有专家警示,随着租赁成本水涨船高,百货零售业以往以“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优势丧失,房租或许会成为压垮百货零售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供应增加或带来利好
在租金马不停蹄上涨的同时,也有专家推断,今年内大型购物中心租金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高力国际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广州全年将有约63万平方米新增供应,预期年内租金有下滑压力,这种形势已经出现了苗头,或为寒冬中的零售业商家带去一丝暖意。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广州市优质购物中心首层平均月租金为701.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0%。分析指出,零售物业供应集中放量明显加剧了广州市零售市场的竞争,可能将持续压抑优质零售物业租金的上升势头。由于供应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业主的议价资本减少,而零售业两年来的萎靡也减少了商家的扩张意愿,因此新增购物中心的租价和空置率都压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租金下跌压力的出现主要还是集中在新建的购物中心项目和尚未成熟的新商圈,这为零售商进军番禺增城等发展中的新商圈提供了机会。但另一方面,在北京路、珠江新城和天河的一些老牌商圈内租金仍是只增不减,老牌的购物中心和百货项目还是面临巨大的租金压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武瑞玲在刚刚举办的第八届商业推动地产年会上表示,近年来购物中心在一二三四线线市场迅猛发展,商业地产的共存量超过商业需求增长的速度。她认为租金的上涨导致购物中心出现了恐惧症:“购物中心开发过度,租金不断上涨,租期短,运营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导致购物中心有恐惧症。”
她还表示,尽管环境不容乐观,但购物中心仍有发展机会。她认为影响购物中心发展的另一个变化是有很多大型的开发商进入理性开发建设,从原来重开发轻运营,重招商轻管理的思维发生改变,从原来简单向商户提供卖场的模式,简单租赁被租赁的关系正在向商家管家和服务平台转变;从重视租金,重视租金收缴率开始向把商铺的经营业绩等核心指标作为购物中心团队核心考核指标。开发商心态的转变对零售商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利好。
零售商自持物业是出路?
面对利润跑不过租金的现状,一些零售商开始选择自持物业。资料显示,如果企业自有物业,运营成本会比租赁物业低30%-40%。华润万家此前宣布,其进军商业地产的标志性项目“欢乐颂”将加大开发力度,计划未来5年内拓展到15-20家的规模。此外,广百股份、茂业百货也都宣布今年将增加商业物业持有比例。
专家分析,假如零售商自己能持有物业,那么就不会面临租约到期、租金涨价甚至搬场的风险,而且物业本身具有增值和保值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包括万达、中粮、华润等,都在做自持物业,它的价值体现在土地物业的增值部分,其次有商业经营的价值提升,三是有金融的杠杆作用,可以利用它来融资。一位商业地产资深专家就指出:“零售商会选择拿地之后,自己做购物中心这块用来自用或者出租,再在购物中心上建写字楼直接售卖,可以迅速回款,比单纯做零售来钱更快。”
然而,自持物业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做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零售商自持物业实际就是化身地产商,在一个全新的领域站稳脚跟一开始都是很难的,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链,自持物业拿地等阶段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而零售商较弱的资金实力可能将成为掣肘。
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零售企业的资金来源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负债,特别是短期负债,其中,包括各类供应商的应付货款、消费卡预收款等运营负债。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60%,中国零售企业的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占45%,预收账款占17%,短期银行借款及融资债券占比为19%,其他占1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零售商可用的流动资金普遍非常少,这样的现金流实力要在地产行业内拼杀,除了广百等大佬级别的零售商之外,大部分零售商仍显得底气不足。
戴崇业也感慨,从事自有物业开发只是看上去很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和开发运营能力的。 (南方日报 记者 蒋哲 于冬雪) 共2页 上一页 [1] [2] 张志刚:百货零售业“微增长”已来临 零售业全线收缩洗牌在即 超市关店百货转型 成都商贸零售业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药品零售业面临洗牌 扩张难跨“定点”关 百货店等零售业需重构经营模式 搜索更多: 零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