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大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人如此,企业也一样。
受经济形势、成本上升以及网购渠道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众多实体零售企业不得不面对营收和利润下滑的局面。不过有一些中小企业面对“危机”时,却“我自岿然不动”,并且发展势头很好。
从记者走访的相关企业来看,这些发展态势良好中小企业,不是由于“船小好调头”,而是具有不同一般企业的经营特色,探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找准定位
找准定位的企业,往往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生命力。
围绕社区居民“一日三餐”做文章的唐山丰润区永和超市,身处三四级市场的,大胆定位成生鲜加强型的社区便利店。10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其总经理李勇和决定做成社区居民的“餐厅”和“库房”,生鲜销售占比高达70%。
便利店内生鲜能达到如此高的占比,一般都认为是不可想像的。不过李勇和认为,“老百姓可以不买车,不买彩电,但绝对离不开一日三餐。”在他看来,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小店围绕“吃”做文章,绝对大有可为。
李勇和坚信,把社区超市做“小”是必要的。“社区便利店不需要那么大。做最贴近百姓的社区店,80至150平方米足够了。”永和超市“生鲜加强型的便利店”定位取得了巨大成功。
据记者了解,永和超市单店营业面积平均为110平方米左右,年均营业额为450万元左右,远远高于同类便利店水平。其中营业面积100平方米的永和一店,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千万元。
与永和超市定位、商品结构相类似的聊城亿沣超市,也十分重视小店生鲜经营。亿沣超市董事长王广胜向记者介绍,亿沣超市面向县镇居民的社区店,营业面积在都不大,“几十到几百平的都有”,生鲜占比在50%左右。
王广胜强调,“中小企业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在消费者便利需求以及消费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几百平方米的小店是地方中小企业应当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外针对商圈的特点,“社区便利店强化生鲜商品,注重各种服务,就能把市场做深做透。”王广胜说。
研究商品
做零售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经营商品。能否很好地研究商品,商品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好坏。
在商品上不断“做减法”的永和超市,以及实行店面柜组主任采购机制的信誉楼,就是研究商品的典范。
据李勇和介绍,商品在没有精简之前,永和超市单品数在3000种左右。基于社区便利店的定位,以及“让消费者快速做出选择”的便利新内涵,在日常用品的筛选上,永和超市围绕“厨房用品”做文章,重点选取一次性消耗品,比如保鲜膜、厨房用纸等。同时,每个品类只选取一线品牌的最常用一到两个单品。
经过调整,加上生鲜,永和超市总单品数只在1200种左右,“一些小店单品总数只有七八百种”。单品数虽然降了下来,但永和超市的营业额却保持了20%的增长。
实行柜组主任负责制的河北信誉楼,也是研究商品的典范。
以记者实地考察的藁城信誉楼和晋州信誉楼为例,其所有商厦自营柜面商品,均由柜组主任自行采购。 共2页 [1] [2] 下一页 国美在线董事长祭电商悼词 将回归零售本源 时装零售商H&M拟在印度开设第一家店铺 天虹商场23%微升 零售强化与电商差异性 零售业的六次革命 新一轮零售革命来临 宗庆后透露娃哈哈不上市 零售百货谋求IPO 搜索更多: 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