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业绩上的表现是扭亏为盈,行动上的举措却是收缩削减。不论企业如何为自己辩解所谓的出发点,这些欧美系、日系老牌家电企业的日子依旧难挨的事实毋庸置疑。
日系假回暖
从松下创出全日本新高的亏损,到夏普百年一遇的巨亏,再到索尼连续第四年的“黑洞”,2012年可谓日系家电巨头的灾难之年,围绕“日系没落论”而展开的探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不过,随着企业新一季度财报的陆续披露,这些冰冷的数字似乎大有为各大企业去年“毫无悬念”的表现平反、正名之嫌。
在松下中国发布的业绩速报中,松下2012年10月-12月当季实现扭亏为盈,季度内销售金额达到约1.8兆日元,为上一财年同期的92%;营业利润、净利润则分别为346亿日元、614亿日元,这两项指标上一财年同期则均为负数。
同样释放出利好消息的还有夏普,其以26亿日元的营业利润,实现了同比扭亏,这是自2011财年第二财季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东芝则在当季实现净利润293亿日元,与上一财年同期亏损115亿日元的表现相对明显好转。
在扭亏为盈、亏损收窄等利好消息刺激下,各大企业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开始回暖。过去一个月之内,索尼的涨幅已超过40%,松下也已涨至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
即便业绩如此,也依旧挡不住企业收缩的步伐。下月起,松下公司总裁津贺一宏将对产品进行精简,计划将业务部门数量削减1/3。津贺一宏上任后曾表示,希望将松下基本部门数量从9个减到4个,待重组完成后,将公司业务部门数量从原来的88个降至不超过56个。
松下的遭遇,正是日系家电企业的缩影——一纸略显“抬头”的业绩不足将深渊中的企业拉上岸。
“这个(业绩回暖)问题和日本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告诉新金融记者,与其说是企业业绩出现了回暖,不如说是日元出现了回暖,是日系家电企业所处环境出现了回暖。“如果说货币是水,企业只是船,汇率的高低决定了船在水面高低。日元高汇率时,日本企业很难受;现在日元大幅度宽松,日元贬值,就会给整个日本企业带来一些利润,它的业绩回暖主要是这个因素造成的。”
当然,企业业绩回暖并非仅来自于日元宽松的影响。彩电业务转型、固定费用削减等或多或少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在罗清启看来:“削减成本的做法只是临时解困。”
事实的确如此。日本各大家电企业虽纷纷转型调整以应对窘境,旦剥离亏损业务、扩大外包业务比例、裁员甚至变卖不动产这些举措多少带着些饮鸩止渴的味道。
这意味着,一旦当前的宽松阶段结束,日元重回高汇率状态,没有真正解困的日本企业或将重入泥沼。
关于日企的衰落,已有太多的注解。纵然有2011年大地震削弱日企产业链、日元升值重挫企业出口竞争力等外在因素,同样也不排除企业本土化进程缓慢、对中国市场偏执、产品更新不及时等一干自身原因。而更重要的一点,那份霸气、那份气势以及日系品牌整体的气质迷失了。
“现在日本的从业者,已经没有当年那帮老人的那种固执、那种精神,正是在这个原因下,导致日本企业在适应市场方面、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方面的节奏都慢了。”家电产业咨询观察家刘步尘对新金融记者说。
因而,对尚做不到重拾自我的日本家电企业而言,谈所谓的触底反弹,谈真正的回暖解困,为时尚早。
欧美真衰落
相比日本家电企业,欧美系家电企业同样也没闲着。一周时间内,飞利浦披露了剥离影音及配件业务、出售在华合资公司股份两个事项。
1月底,飞利浦宣布和船井电机株式会社签署协议,向后者转让其影音及配件业务(音频、视频、多媒体及配件)。根据协议条款,船井电机将支付1.5亿欧元作为对价,并额外支付一笔品牌授权费用。品牌授权协议期限为五年半,期满后可以选择续约5年。其中,音频、多媒体及配件业务预计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交易。而视频业务,根据其知识产权授权协议,将于2017年转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松下LG等品牌家电检出不合格 部分仍在销售 春节家电零售增长统计最大相差20倍 2012日本家电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减少11% 松下LG等家电能效等级不合格 被指骗取节能补贴 松下等知名家电企业再陷“骗补门“ 搜索更多: 家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