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间节点在发生的,是另两家外资超市郑州店因近似的“涨租”问题,在纠结与忐忑。
如某外资超市北环店,今年3月因与房东提出“涨租”产生分歧,导致双方激烈对抗。该店进货通道被房东封堵长达一个月。
据该超市一知情人士透露,北环店是该公司大区“标杆店”,年销售规模近3亿元。上年末,该店物业方单方违约提出涨租,为其门店带来了巨损,惊动其中国区总部。至今年9月,该公司同意将年租金提升近5成,目前仍在处理新合同完善。
对于这种妥协,上述人士的表达是,“门店开业共7年,‘倒贴’3年养店期才见盈利。更何况,市场份额与目标消费群培育成熟,即便是‘舍’,也需很大勇气。”
上家超市刚刚“风波”落定,中州大道某商业物业“炸楼”的传闻再起。这让某外资超市东环店再度陷入忐忑。
据了解,该店开业于2004年,同样是销售规模近3亿元的“明星店”。但其所在物业于2010年几经易手后,新房东即送来了“炸楼”信号。
“‘炸楼’是为了项目重建,重建即意味着有了涨租的题材。”上述超市一人士称,事件初始原因,是周边几宗新建物业租金水平与其差距悬殊,让房东害了“红眼病”。
2011年3月,事因物业方涨租诉求,多家租客与之发生“擦枪走火”事件,并见诸报端。而今,涨租风声再起,或将引惹新怒、旧怨叠加。
上述人士认为,今年是零售企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增长乏力,一旦成熟门店再遭房东违约,必对公司在整个片区的盈利与发展前景带来重创。
B
谁是“涨租潮”推手?
“比起眼前房东‘强势涨租’的表情,昨日的笑脸躬迎,都是浮云。”
这样的感慨由2011年在中国零售商群体快速传染,并在今年持续放大、发酵。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一批知名商企深陷“涨租潮”,引发了数起震撼的事件。
2011年11月,因物业方违约,广州天虹百货常州溧阳店开业不足1年即停业。同年,太平洋百货在京的盈科店、五棵松店,由于租金大幅上涨、市场表现欠佳等原因相继关闭。该公司正式撤出北京市场。
今年5月,深圳百佳超市在上海开业仅一年多的高端超市,因租金高企选择闭店。
同年7月,沃尔玛因与业主方的租金问题关闭了厦门东方店。
同年12月,国内两大便利店巨头7-11、全家,分别在广州拟关闭20家门店。
另有消息称,因物业方欲强行调涨租金,太平洋百货在大连、成都今年也陷入经营危机。
“本以为‘涨租潮’离河南较远,会在一线市场停留较长周期。万没想到,眨眼间,自己先迎头撞上了。”某外资超市河南区发展部总监坦言,他的最初判断是,与京沪广等城市零售店首轮合约(15年)密集到期所不同,河南的连锁零售业起始在2002年。也就是说,河南市场至少还有3年时间缓冲期。怎料,这里的地产商更是迫不及待。
事实上,上述人士心里有句潜台词未吐:这些在中国市场驰骋20年的零售大腕,如今被“头上动土”、颇有失落感。
但换一角度看,物业方强行涨租亦需承担违约赔偿、品牌损失。
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河南省总召集人谢涛则有新解:其一,租金的上涨与CPI高企一脉相承。而由5月份起,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了5%,成为了关键推手。加之此前银根紧缩、融资成本激增、各种经营成本普涨,部分地产商被逼到了墙根。尤其是仅有单一项目的小开发商,将推高商铺租金视为获得生存喘息的唯一机会;其二,物业租赁税的征收力度加大,亦是重要推手;其三,部分新物业新盘租金“创新高”的热岛效应,让地产商看到商企消化物业成本或仍有提升空间,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涨租欲望。
某知名商业地产商高管对此附议。其认为,10年前,很多地产商初探商业地产开发,因操盘经验或市场资源不足,是求着商企入场。而今,很多地产商挖来了大批商企“发展部高管”,对商企的租金成本占比、盈利空间、操作手法了如指掌。“我们测算过,凡年租金达不到年销售额4.5%的商企门店都有可提价空间。事实上,郑州大量商企门店这一占比值是2%。”
大商郑州地区集团董事长皇甫立志却不这么看。其认为,CPI、融资成本、土地价格、人民币升值,并非推高河南商业物业成本的关键性因素。其核心推手,是2010年后,国内一批新零售企业入豫,在河南市场掀起了新一轮跑马圈地。
“没有需求哪儿来的涨价?而那些敢于违约涨租的物业方,是否早有某商企在背后撑腰。”这是皇甫立志的反问。
如此说来,市场上每家商企或都难逃“推手”嫌疑。
六成上海消费者曾购买零售商自有品牌
租金等成本上涨 零售商“压力山大”
裁员关店背后:跨国零售商“点刹”
沃尔玛加快社区超市建设 对抗中小零售商
美零售商同店销售增幅减弱 圣诞警报拉响
搜索更多: 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