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快时尚”抢逼围中国市场 比拼“加速度”
http://www.redsh.com 2012-04-10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中国市场像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国际快销时装品牌,MANGO、ZARA、H&M、优衣库……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市场,在闹市商业区,在大型购物中心,你遇见第一家,转个身就会发现另一家。

      以这些国际知名品牌为代表的“快时尚”,初入中国时装市场,便迅速攻城略地,凭借快速的新品上架和平价的大牌设计,赢得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攀升,“快时尚”已经从“职场新人”进阶为“资深员工”,不过,这也意味着竞争又踏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相关研究,中国消费者每年花费在服装上的开支约为1150元/人,仅仅是美国消费者的1/5。这里面的提升空间商机无限,波士顿咨询预估,2015年中国服装销售额将达到8000亿元。垂涎巨大市场的不单单只有国际品牌,本土品牌也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服装市场越来越异彩纷呈,更精彩的角逐也正在上演。

  抢:快速扩张比拼“加速度”
  快销时装品牌都忙着在中国开新店——

  对于2006年进入中国的西班牙快销时装品牌ZARA来说,中国已经是其所有海外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据其所属Inditex集团的年报显示,ZARA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23家增长到了2011年的120家,去年整个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甚至超过了美国市场。今年,进一步拓展二线城市市场列入ZARA重要的议事日程。

     而瑞典知名快销时装巨头H&M也将迎来在华更快速铺店的日子。这个在2007年进入中国的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有超过60家店铺,从其全球范围总共2410家店的规模来看,中国市场还有待爆发式增长。H&M首席执行官佩尔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提到,2012年中国将是H&M开设最多店铺的国家。据瑞典商业银行分析,H&M在中国的盈利比其他任何市场都强,而未来3年内,H&M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将增加两倍。

     同样是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品牌C&A,用了四年时间开设了27家门店,C&A显然觉得速度不够快,因此,其下一步计划是:未来四年,开设超过150家新门店。

     还有优衣库,它在中国显然已经成为“老少咸宜”的快销时装“代言人”。在中国,年龄段更广的目标消费群,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更丰厚的利润。去年9月,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市场扩张计划,计划在日本以外地区每年新开200至300家店铺,最终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大部分的新店计划都瞄准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它在中国内地计划年增新店100家,在中国台湾地区年增新店30家。优衣库的扩张是“有备而来”,迅销公司首席执行官柳井正表示,中国与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中等收入消费者人数未来十年将增加10亿至20亿人,迅销公司正采取措施以努力抓住这一“黄金”趋势。

     另一个难以被忽略的快销时装品牌是MANGO——在西班牙,MANGO是该国纺织业第二大出口公司;而在中国,MANGO则是最早到来的欧美快销时装品牌。 2002年,当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快时尚”为何物时,MANGO就来到了中国,从第一家由分销商经营的店铺,到在中国80个城市铺开200家零售网点,MANGO用了十年时间。与竞争对手相比,虽然在店铺数量上处于领先,但对手的咄咄逼人还是让MANGO感到了压力。 “这十年里发展到这个规模不算很慢,我们并不一味追求快速扩张,MANGO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不过MANGO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单大卫还是透露 MANGO下一轮的新店计划:“未来三年,MANGO会在中国增开500家零售网点,覆盖超过100个城市。 ”

     不难发现,这些快销时装品牌普遍采用SPA模式,即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 (Speciany StoreRetailer of PrivateLabelApparel),这也是“快时尚”以快取胜的“秘笈”之一。SPA模式最早由美国服装零售业巨头GAP创立,简言之就是品牌开设直营店,采取直营管理,从订单生产到配送销售,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在这种模式下,品牌服装将生产与零售对接,直接面对顾客,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确保了利润,同时也增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快时尚”在中国的大举扩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开设更多直营店铺。记者了解到,虽然MANGO进入中国市场最早,但在2008年前,MANGO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几乎都是加盟店,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爆发,以及竞争者快马赶到,MAN-GO调整了它的分销商策略,很快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开出了第一批直营店,中国成为整个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唯一有MANGO直营店的市场。虽然MANGO现在仍然坚持其与其他快销时装品牌不同的分销商路线,但从比例来看,已足见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据单大卫透露,除西班牙本土市场,MANGO在全球的加盟店和直营店数量比例保持在七三开,而在中国则是一半对一半,直营店比例的提高意味着更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他强调,中国市场太大了,发展太快了,要跟上中国市场节奏,必须更了解本地市场,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捷径”。因此,MANGO的渠道策略偏向于在一二线城市开设更多直营店,而在三四线城市则更多地采取加盟商经营的模式。

     大家都在蛋糕越做越大的中国市场快速奔跑,不管先来后到,现在就看谁的加速度快,谁的耐力好,谁就能分得最大的那块蛋糕。

  逼:贴身肉搏比拼快、准、懂 

   就像肯德基永远和麦当劳“并肩作战”一样,快销时装品牌也总紧挨着开店,有时甚至是“大眼瞪小眼”地面对面。不是爱扎堆,而是好“市口”就这么些,想不贴身肉搏,也难。

     单大卫多年在MANGO集团内负责商业地产管理,因此,他对店铺的选址颇有心得。谈起怎样的“市口”对“快时尚”来说是最理想的,单大卫这样回答:快销时装品牌都非常重视店铺的选址,在寻找好“市口”的时候,通常会咨询商业地产代理商的意见。MANGO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既有在繁华闹市的旗舰店、独立店铺,也有商场专柜等形式,只要市场需求、客流符合其对目标消费者的预期,就算得上是不错的经营环境。而对MANGO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件事除了“求助”专业人士更需要“亲力亲为”。在MANGO的市场拓展部,有十名员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这些“能人”几乎都来自商业地产行业,能够有技巧地找到潜在的好铺位。 “这是我们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单大卫笑称,“竞争对手只要在我们附近找铺位,准没错。 ”

     门对门开店,位置优势打个平手,胜算就要看店铺的“内里乾坤”了。既然是“快时尚”,款式的更新一定得快。记者了解到,ZARA、MANGO等知名“快时尚”品牌都拥有能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系统。拿MANGO来说,2011年,MANGO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立的动态分销中心开始运作,在这个分销中心,有24000平方米的面积专门用来存放折叠成型的服装,而包括装货、入库、开单、发货等在内的所有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因此其效率比一般动态分销中心快5至7倍。与之无缝衔接的是MANGO自有的物流系统,从1984年MANGO在西班牙的第一家店铺开张起,这个系统不断更新,目前已能实现1小时内分类和发送4万件服装,满足每年9000万件服装的生产及分销。

诺奇:快时尚下买手模式的中国“样本”

购物中心百货“婚变” 快时尚“插足”

快时尚品牌抢占中国零售空间得到百货支持

H&M领衔 快时尚品牌加速抢占中国零售空间

取某处之长补某处之短 快时尚能走多远

H&M、ZARA快时尚品牌基因缺陷能走多远

大连:快时尚品牌贴身开店肉搏

西装卖不动 雅戈尔杉杉罗蒙看齐快时尚

快时尚H&M、ZARA、UNIQLO都是零售品牌

快时尚巨头抱团入驻重庆南坪区

全球四大“快时尚”品牌抓住济南年轻人

快时尚引连锁模式管理新思:店长堪比CEO

设计成快时尚致命伤 抄袭成风自食恶果

C&A开业 国际快时尚巨头齐聚武汉

武汉今年“批量”引进快时尚品牌

快时尚进军杭州简史 4年开出11家门店

快时尚三巨头决战杭城 GAP将入驻银泰

快时尚巨头H&M成服装质量“黑榜”常客

快时尚品牌崛起给鞋包业带来的启示

ZARA、H&M门口排长队 太原开启快时尚时代

搜索更多: 快时尚

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解放日报  陆绮雯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