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经理人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经理人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本土零售崛起 外资卖场的特权正在消亡
http://www.redsh.com 2012-02-27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商场与战场的不同在于,对垒双方不贪求保护,但需要公平。然而令本土零售企业们郁闷而纠结的是,自家大门对外资零售企业一打开的时候,内资零售企业不仅要面对强大的外资狼来势汹汹的猛扑,还得承载相关政策对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压力。然而,雪压青松挺且直。弱小的本土企业不但未被压跨,而且在冰与火的试炼中迅速成长。
  

  至今,不少强大的外资企业在本土区域强龙面前一筹莫展。在竞争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本土企业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踊跃奉献的身影。他们的坚强、他们的公义曾让多少国人为之感动——这就是一个牵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脊梁。

  而一些外资巨头却在食品安全、价格欺诈等事件中,用自己搬起的石头砸碎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在企业、行业的关注与呼吁中,熬过了一个个寒冬的本土零售企业已经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

  为此,《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推出“土狼归来”系列报道,既为读者呈现那些内资零售企业曾在不平衡的市场环境中与强大的外资企业坚持较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希望成为整装进发的内资企业的一次心灵梳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为市场公平环境的回归尽一点微薄之力。

  零供矛盾激化、假冒绿色猪肉、价格欺诈事件……打碎的不仅仅是中国消费者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信心。

  当外资零售巨头们在华形象大跌,从国际零售业界的“典范”在华逐渐质变成“坏孩子”之际,中国政府的态度似乎也开始“微妙”起来。

  大鳄为何能扑面来袭

  从百货到超市,作为老零售人,安徽乐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感情有点复杂。

  1997年,安徽的百货商场开始试水超市经营,当时所有的员工都很茫然,对超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把柜台拿掉,敞开让顾客购物。

  在王卫的印象中,1999年前后,他当时所在的企业才开始接触到一些有关超市管理的信息,对于超市的经营,基本是在不断犯错中总结教训。

  3年后的2000年,正当该企业在安徽合肥几乎成为超市代名词的时候,外资零售企业来了。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的确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但为什么本土企业一夜之间大量倒闭呢?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媒体的助力。”王卫解释道。

  根据王卫的回忆,当时第一家外资零售卖场进驻合肥的时候,安徽的媒体成篇累牍地报道零售大鳄来了,告诉消费者外资零售采用的是全球联采,价格相当优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当时有一家本土零售企业因为房租到期而结业,却硬是被媒体报道为因为外资的大鳄效应而不得不关门,这给消费者和政府都造成很大的错觉。”王卫补充道。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时有发生,王卫认为部分媒体早前的一些倾向性报道似乎免费为外资企业做了广告,诱导了消费者。

  2004年,有媒体报道某外资零售巨头企业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商品降价约20%~30%的新闻,消费者大呼便宜的同时,内资零售企业却有点窝火,“这些外资哪来的这么多的利润,如果真的可以降幅这么大,早干什么去了?”

北京多家黄金卖场昨日宣布上调金饰售价

家具卖场疯狂扩张圈地:骑虎难下有苦衷

家居市场三大疑问:卖场、租金、电商

成都商业零售卖场扎堆 呈现人气不足

中关村电子卖场明码标价率要达到99%以上

宁波整顿17家大卖场 违规收费遭清理

大庆大卖场供应商“费负”将减轻

宁波人大敦促政府叫停大卖场违规收费

家居卖场退场频现 今年业绩或跌三成

宁波五部门联合整顿大型卖场超市违规收费

外资超市大卖场在华“第一阵营”生变

北京各大卖场的黄金被当成白菜抢

探访北京国美苏宁:卖场冷清优惠有限

呼吁大卖场熟食卫生 生产人员带“三白”

北京家电卖场单店销售降幅达三成

治理卖场乱收费 治标更须“治本”

大卖场模式失败 国美体育仅有两家店关门

格兰仕销售未受质量问题影响 卖场称会再进货

家居品牌受困楼市调控 家居卖场里现撤店潮

卖场乱收费整顿风暴:供应商不看好

搜索更多: 卖场

3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赵陈婷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