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新开加盟店的经营效率较低,未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对整体业绩的贡献有限。投资者担忧,在行业渗透率接近饱和的背景下,古茗可能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窘境。当规模扩张无法转化为盈利能力时,公司市值或将面临戴维斯双杀。
加盟模式失灵:利益博弈与资本套现的连锁反应
据招股书披露,古茗在2024年前三季度,80%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及设备,19.8%来自加盟服务费,直营店贡献仅0.2%。这种以加盟体系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虽然在早期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在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弊端逐渐显现。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古茗在2024年推出了“0加盟费”、“三年分期”等优惠加盟政策,但这一策略并未能有效缓解加盟商的资金压力。2024年1-9月,加盟商闭店率攀升至36.2%,上半年仅新增门店525家,约为2023年上半年的四分之一,扩店增速降至近5年新低。加盟商流失率在近四年内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6.2%激增至2024年9月的11.7%。
上市前夕,古茗突击派发17.4亿元股息,创始人王云安独揽7.52亿元,红杉、龙珠等机构合计套现超9亿元,与IPO募资净额17.21亿港元几乎相当。这一操作被市场解读为“收割二级市场”,加剧投资者对长期价值的质疑。
可比公司的表现更强化了悲观预期。奈雪的茶市值较峰值缩水93%,茶百道上市首日暴跌26.86%,行业平均PE从2021年的40倍跌至15倍。古茗虽以219亿港元市值暂居行业第一,但其估值逻辑仍建立在“万店规模”的想象上,而实际增速已难以支撑。2024年门店总数仅同比增长7.7%,远低于2023年的35%。
古茗的破发表明,资本市场不再为单纯的规模故事买单。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企业必须通过提高供应链效率、平衡商业模式、重置价值锚点等维度重构竞争力,证明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对古茗而言,公司可以借数字化降低损耗率,进一步压缩冷链成本;探索“直营控品质+联营扩规模”的混合模式,减少加盟商利益摩擦;从“万店神话”转向“单店盈利”,通过会员体系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新式茶饮的资本化浪潮远未结束,但唯有打破“规模至上”的路径依赖,方能穿越周期,真正赢得市场敬畏。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证券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