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顶着“浙江茶企第一股”、“新茶饮第三股”光环的古茗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古茗”)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1364”。本次发行共计1.82亿股,募资18.13亿港元,扣除发行应付费用后募资净额为17.21亿港元。
然而,上市首日古茗股价便遭遇破发,开盘价9.50港元,较9.94港元的发行价下跌4.4%,午后更是跳水最低跌超10%,最终以9.30港元/股收盘,单日跌幅达6.4%,市值蒸发超50亿港元。2月13日开盘后,古茗股价继续下挫,盘中一度跌近11个百分点,腾讯投资、美团龙珠、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等基石投资者已浮亏7.6%。
下沉市场失速:规模神话与单店衰退的悖论
据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将达到3547.20亿元,同比增长6.4%,与2021年之前高达50%以上的增速相比大幅放缓,其中10-20元价格带竞争尤为激烈。古茗作为该价格带的头部品牌,依托“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截至2024年9月30日门店数达9778家,80%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40%深入乡镇市场。
然而,看似成功的扩张背后暗藏危机。2024年1-9月,古茗核心市场浙江的同店GMV下降0.7%,单店日均销售额从417杯跌至386杯,单店GMV同比下滑4.4%。下沉市场的“加密策略”在浙江、福建等成熟区域已现天花板,但北方市场因冷链配送成本高企难有突破,古茗在东北、西北的门店覆盖率不足1%。
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营收64.41亿元,同比增长15.6%,但增速较2023年的38%“腰斩”。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录得30.5%,略低于2023年的31.3%。“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根源是日益白热化的价格战。为应对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的猛烈进攻,古茗将鲜奶茶价格甚至压至9.9元。此举虽带动销量增长20.4%,但也导致其客单价同比下降18%,利润空间被严重侵蚀。消费降级下,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但古茗的供应链成本无法支撑长期低价竞争,形成“以价换量难换利”的恶性循环。
古茗的“冷链护城河”是一把双刃剑。其自建22万平方米冷链仓库、362辆配送车辆,实现门店“两日一配”,但这也导致单店配送成本高达8%-10%。高成本限制了扩张半径,北方市场因人口密度低、配送成本无法摊薄,门店存活率不足60%。相较之下,蜜雪冰城的配送成本仅约3%,凭借原料的轻供应链模式,其全国门店已超4万家,古茗的“重资产”反而成为扩张枷锁。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古茗试图通过“万店规模”换取资本市场溢价,但单店模型持续恶化。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新开加盟店的GMV总额约为7.85亿元,同比骤降43.3%,对GMV总额的贡献率不足5%;售出总杯数约为4779.42万杯,与2023年同期相比径直减少3798.89万杯。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