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新消费主张/cici
近日,化妆品零售品牌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其中屈臣氏的业绩表现依旧成为美妆日化零售行业关注的焦点。2023财年屈臣氏集团在全球范围的营收为1833.44亿港币,同比增长8%;EBIT为128.88亿港币,同比增长17%。
虽然在2022年的低业绩基准之上,屈臣氏全球市场业绩双增,但依旧难以阻挡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进一步下滑。在中国市场上,屈臣氏集团保健及美容产品的全年收益总额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收益总额为164.53亿港币,同比下滑6%。中国市场收益在去年低业绩基准之上进一步下滑背后,公司靠线下门店拓店拉动增长的逻辑或已行不通,2023年屈臣氏中国门店净增长仅为4家。
值得关注的是,“O+O”战略、私域运营成为屈臣氏较大的看点之一。但该战略实施却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比如在公开社媒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提出“线下导购化身线上实时开启推销”、“线下购物过度推销办理会员”、“为提升客单价捆绑销售”等问题。
屈臣氏中国拓店拉动收益增长逻辑行不通 在去年低业绩基数上、收益进一步下滑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店,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然而,屈臣氏真正意义上发力内地市场,实则是从2004年开始的,此时内地零售市场进一步向外资零售开放,对外资企业放宽了分销或零售渠道,这也给屈臣氏带来了无限可能。
2010年,屈臣氏与中国商业地产两大巨头——万达集团、中粮置业强强联手,其店铺全面进驻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和大悦城,与国内最具实力的两大商业地产旗舰品牌实现同步扩张。借力地产巨头,屈臣氏进入高速扩张期,2011年公司内地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2014年突破2000家,2017年突破3000家。
此时的屈臣氏,凭借精准的市场与消费者定位、低价策略、明确清晰的主题式促销手段以及渠道优势等,迅速打开内地市场,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的巨擘。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过2004-2015这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之后,屈臣氏也迎来了其发展瓶颈。
首先,门店扩张带动业绩增长开始行不通。2014-2019年,屈臣氏每年的开店数量都维持在300家以上,线下门店数量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然而,从2020年起,屈臣氏线下门店数量增速显著放缓,2022年甚至还出现了较大规模闭店。2020年-2023,屈臣氏门店净增长数量分别为168家、64家、-343家、4家。
线下门店扩张失速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闭店的同时,屈臣氏中国的业绩也开始出现了大的滑坡,其中2020年和2022年公司业绩下滑较为显著。其中,2020年营业收益和EBIT分别下降19%、48%,2022年营业收益和EBITDA分别下降23%、85%。
在去年的低业绩基准上,2023年屈臣氏中国的业绩表现依旧难容乐观,收益进一步下滑4%至164.53亿港元,EBIT在去年大幅下滑85%基准之上同比增长33%至3.48亿港元,但从EBIT的规模来看,已不及2019年的十分之一。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