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陷入财务造假疑云的“猪茅”牧原股份(002714.SZ)再度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这一次,监管部门在追问。
5月18日,牧原股份披露交易所问询函,涉及流动性风险、业务变化、供应商、存货、资产减值等方面问题。
本轮猪周期开始,牧原股份异军突起。2020年,公司盈利数高达274亿元,勇登“猪王”宝座。然而,猪周期反转,2021年,行业整体亏损,但牧原股份依旧盈利69亿元。
近年来,市场针对牧原股份屡有财务造假质疑,而牧原股份均予以否认。去年底,牧原股份曾曝出商票逾期,而公司回应称“是一个意外”。
随着猪周期进入下行周期,牧原股份的风险开始显现。曾经的规模化、自繁自养等优势也穿越不了猪周期。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约52亿元。
尤为市场关注的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债务逾600亿元,存在较大的偿债压力。
单季亏损逾50亿创新高
行业性的猪周期风险,牧原股份也逃脱不了。
根据一季度报告,今年前三个月,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82.78亿元,同比下降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51.8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52.4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74.40%、175.38%。
牧原股份于2014年初登陆A股市场,单季亏损超50亿元,这在公司的经营史上还是第一次。
如此业绩既在意料之中也出乎意料之外。今年一季度,行业内公司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均出现亏损,牧原股份可能难以独善其身。但是,牧原股份的亏损金额远超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行业内重点公司,又让人颇感意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牧原股份实现了“独善其身”。
2021年,猪周期进入下行周期,猪肉价格下跌,行业内企业几乎是“全军覆没”,出现整体性亏损。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的年度亏损金额分别为134.04亿元、44.62亿元、95.91亿元、188.19亿元。曾经的“猪王”温氏股份亏损超百亿,正邦科技的亏损金额更是接近200亿元,成为行业“亏损王”。
然而,牧原股份依然保持了巨额盈利。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8.90亿元,同比增长40.18%,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9.04亿元、67.8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74.85%、75.17%。
与猪周期景气强劲之时的2020年相比,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与同行相比,牧原股份的经营业绩足够亮丽了。
“鹤立鸡群”的业绩表现,让监管部门也有些难以置信。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在其下发的2021年度报告问询函中,提出了不少疑问。
2021年,牧原股份深入贯彻落实行业“运猪”向“运肉”政策的转变,围绕生猪养殖主产区配套建设屠宰产能。当年,公司贸易业务,屠宰、肉食业务,其他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48亿元、54.18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205.72%、771.95%、523.57%。交易所追问,贸易业务及其他业务具体指的什么,收入大幅增长趋势是否可持续,同时,屠宰、肉食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趋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截至2021年底,公司存货余额344.76亿元,同比增长62.78%,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 271.25亿元,同比增长93.78%。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995.51亿元,同比增长70.08%。公司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具有合理性。
此外,公司3项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均为亏损,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交易所也追问不计提减值的合理性。
大量资产不计提减值,是否系人为增厚利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牧原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