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叶问要“打十个”,而在休闲服饰领域,现状差不多是“个个被打”。
近日,曾经作为休闲服饰标杆之一的美特斯邦威(简称“美邦”)被曝大量拖欠工资,涉及范围包括该公司在上海、辽宁、天津等多地的子公司及关联机构。
从业绩看,美邦3年巨亏21亿元,今年上半年又预亏超6亿元,同比减少1646.86%~1492.73%,与此同时,美邦过去3年持续关店,经营“阵地”加速压缩。
除了美邦,其他休闲服饰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森马服饰、日播时尚、朗姿股份等女装和休闲服饰品牌均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至少80%,太平鸟同期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68%。
业内人士对媒体直言:“大家都知道业绩会不好看,但是这样的降幅依旧出乎意料,本来预想的是50%左右。”
对于这一行业状况,媒体称之为“休闲服饰遭遇集体滑铁卢”,问题在于,休闲服饰品牌为何没一个能打?
01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如今失意的休闲服饰品牌,十年前却正是得意之时。
简单来说,随着中国经济能量的进一步释放,2000年后,我国本土休闲服饰品牌进入高成长期。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竞争环境相对宽松,为品牌的崛起、扩张提供了绝佳条件。
另外,休闲服饰行业自身也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
所谓“休闲服饰”,主要区别于正装与运动服饰,范围较为广泛,基础款式包括T恤、休闲衬衣、牛仔裤、卫衣等,都经久不衰。
在东莞主营休闲女装的企业负责人张何文对媒体称,他们选择从休闲女装切入市场,“款式可以覆盖20至60岁的消费人群”。
从投入产出考量,张何文表示,以针织面料为主的休闲服饰对身材体型的包容性更强,能承接更多的消费需求,相比于梭织面料服饰,针织服装的生产效能和资金周转效率也更高。
外部环境叠加内部优势,本土休闲服饰品牌逐渐起跑,美邦、森马等品牌的声量越来越大,于2011年前后步入“巅峰”。到这一年,美邦开拓出5200家门店,加上代言人周杰伦的加持,“不走寻常路”的品牌口号深入人心。
可谁也没有料到,此后十年,本土休闲服饰品牌在竞争中日益乏力。中国服饰行业品牌管理专家杨大筠分析称:“随着ZARA、H&M、GAP、优衣库等快时尚及休闲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休闲装市场趋向饱和,以美邦和森马为代表的国产休闲服饰品牌都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运动服饰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以致全球和中国服装行业的风头从休闲服饰转变为运动服饰,用瑞银大中华区消费品行业研究主管彭燕燕的话来说,“运动服饰的品牌吃掉了休闲服饰的品牌份额”。
近些年,尽管ZARA、H&M、GAP、优衣库等快时尚及休闲品牌在新品牌、新渠道的冲击下或退场或收缩,运动服饰领域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拥有的选择越来越多,休闲服饰品牌影响消费决策的能力却没有强化,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状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休闲服饰行业剧变,巨亏、关店、欠薪接连发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种情况下,近两三年,新冠疫情成了品牌的“挡箭牌”,比如,对于2022年上半年业绩巨亏,美邦给出的三条解释中,疫情被列在第一条,运动服饰领域的“领头羊”李宁也将上半年部分指标下滑归结为疫情反复等原因。
疫情反复的负面影响当然存在,但休闲服饰品牌不能打,疫情之外,背后还有多重掣肘因素。
02
最大的坑与“蝗虫过境”
在十来年的颓势中,本土休闲服饰品牌并未“躺平”。
以美邦为例,砸下重金做推广,提高品牌声量,布局电商渠道,建立多品牌矩阵,也追过IP联名、国潮等风尚,淬炼过柔性供应链等,怎么看都是在直面挑战。
然而,美邦等本土休闲服饰品牌都没能跳脱出服装行业“最大的坑”——库存。
在去年的供应商大会上,美邦相关负责人坦承公司的批量生产模式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动向预测具有滞后性,导致高库存高积压。不只是美邦,库存问题一直困扰着绝大部分中国服装企业。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美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