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通过爱尔眼科新增体内医院数量可以看出,2020年后,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的对外并购降速了,2020年、2021年,并购基金旗下新增体内医院数量分别为-9家、15家。然而,爱尔眼科依旧在不断地将体外培养医院纳入上市公司旗下,2020-2021年,上市公司旗下新增体内医院数量分别为64、58家。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归功于大批体外医院纳入上市公司并表范围,爱尔眼科依旧维持营收、净利润双高增的优秀业绩,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78%。
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爱尔眼科董事长表示,未来几年,爱尔眼科可能不会再新设并购基金,之后医院的布局将以自建为主,体外存量医院将逐步注入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底,爱尔眼科体外医院共计318家。告别激进扩张后的爱尔眼科,或能凭借体外存量医院的并入维持高增长,然而如何保证内生增长、优化资金结构及化解商誉风险这些问题,可能显得更为棘手。
激进并购后遗症犹存:43亿商誉压顶 “贴牌式连锁”管理风险剧增、医患纠纷不断
“上市公司+PE”高速扩张模式的A面是模式快速复制、规模迅速扩大,而B面则是溢价收购带来的商誉压顶、债务负担加重以及运营管理难度剧增。
2019-2021年,爱尔眼科共计提了9.93亿的商誉减值准备,其中,2021年共有10个上市公司旗下医院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共计2.17亿元,约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9.34%。同时,从现存商誉规模来看,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后,爱尔眼科仍存商誉账面价值为43.17亿元,商誉/净资产比例为35.3%,远高于行业均值16.23%。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43.17亿商誉压顶,若并购的标的资产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随着连锁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爱尔眼科还有个最容易被投资者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管理方面的风险。
首先,无论是上市公司旗下的医院,还是并购基金旗下的医院,爱尔眼科均许可其使用公司指定商标及“爱尔” 字号,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存在品牌风险和诉讼仲裁风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伴随爱尔商业版图迅速扩张而来的,正是日益增多的法律诉讼。
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搜索爱尔眼科,共有55条相关投诉,内容就涉及操作失误、诊疗效果不佳、虚假宣传等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投诉具体医院大多非爱尔眼科成立较久的核心子医院。
除此之外,2014年进入高速扩张期后,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不断。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2020年,中国裁判文书网记载的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共计75起,对患者的赔偿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艾芬医疗纠纷事件更是将爱尔眼科推至风口浪尖,据微博账号“急诊向日葵艾芬” 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武汉爱尔眼科术前未仔细检查眼底,事后多次复查也不规范,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此事件从去年年初爆发至今,依旧未平息,医患纠纷、行贿门等等,爱尔眼科深陷舆论的漩涡。
在不断做大的同时,爱尔眼科更应紧抓管理,保证连锁机构医疗诊治过程的规范性,稳住患者对于爱尔眼科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才是当务之急,而这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也是十分珍贵的。
除了医患纠纷外,众多患者对于爱尔眼科的营销方式也颇为不满。近年来,为了保证内生增长,爱尔眼科在营销上也持续不断地“发力”,这包括给医生的好处费、开单奖励、转诊奖励等,特别是爱尔眼科大力发展视光服务后,营销发力越发明显,过度营销翻车被处罚也是不断。
(资料来源:微博账号“急诊向日葵艾芬”爆料)
近日,爱尔眼科旗下医院,淮安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被罚款2.65万元。处罚事由包括:发布未经审查批准的广告;用奥运击剑冠军仲满的代言图像误导消费者;配文“近视有罪,摘镜有理”对近视患者带有偏见、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除此之外,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还曾因为在其公司网站发布“全飞秒的激光,今天矫正,明天上班”“术后痛感轻微、不留疤、复发率低”等宣称医疗功效、保证治愈率的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被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在2021年6月处以罚款28万元。
近十年来,爱尔眼科仿佛在“杠杆收购”带来的高增长中迷失了自己,重营销、轻研发、医患纠纷不断,逐渐在患者眼中跌落神坛,更是被戏称“编外莆田”。这可能就是为什么3月份在一封内容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上市融资方面的调研,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的文件流出后,爱尔眼科股价跌超10%的原因了。
爱尔眼科利用并购基金对外高速扩张虽说已降速,但面对激进并购后带来的管理难题、合规性、规范性难题,或还要付出比预期更多的资源。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费主张/cici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爱尔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