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营收猛增
3月9日,京东“亲儿子”达达集团发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综合来看,达达还在飞速上涨中。
报告显示,达达集团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0%,而全年总营收为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78%。
其中京东到家营收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而达达快送营收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
除了即时配送业务不断上涨之外,京东到家平台的GMV也已经达到了431亿元,年活跃消费者达到6230万。据艾瑞咨询,2021年,京东到家平台在商超O2O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至27%。
可以说,上市两年来,达达在即时配送市场不断搅动风云,或将成为同城零售中的京东。
与此同时,京东和达达进一步融合,2月25日,京东集团宣布将完成对达达集团的股份增持,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达达约52%股份,后续将合并财务报表。
早在去年3月22日,京东就宣布将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新发行的普通股,在达达集团上市招股书中京东对达达持股比例达47.4%,为第一大股东。
其实此前,京东和达达就已经有过深度合作,2021年双11,京东联合达达发布了全新即时零售品牌“小时购”。只要消费者下单带有“小时购”标识的商品,系统会基于LBS周边3-5公里的门店发货,从而实现1小时内配送到家。
去年双十一巅峰日开启仅7分钟,京东配送首单就已到货,这台华为P50 Pro手机正是由达达快送骑士配送到家。
经过京东和达达的深度绑定,无论是京东的近场零售,还是达达的盈利转正,都迎来新的可能。
达达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兆明表示,在技术创新以及与京东合作中,达达对“进一步优化利润率充满信心。”
但财报同样显示,在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达达也迎来了更大规模的亏损,第四季度净亏损为5.778亿元,而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5.344亿元。
看来在创造新一个京东的路上,达达还有不少难关要克服。
即时配送没有赢家
从2009年4月,饿了么上线运营至今,即时配送已经走过了12年时光。
在这十二年间,即使配送以外卖为核心,新零售为半径,画出了一个巨大的生活服务图谱,而在经历过多年的发展,即时配送领域也在外卖之外,出现不少布局者,但是至今没有出现赢家。
以去年12月上市的顺丰同城为例,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除所得税前亏损方面,顺丰同城分别亏损3.62亿元、5.73亿元、7.69亿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顺丰同城共派送7.61亿单,而亏损也达到了7.69亿,算下来真是每送一单,就亏一元啊。
所以网友戏称,顺丰同城简直是为骑手打工的一家公司,因为2020年,顺丰同城的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为97.8%。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数据,主要因为,当前的即时配送行业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产业,普遍呈现出高频低价的趋势。
就连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美团,2020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订单数量达到101亿单,但经营利润率也仅为4.3%。
并且这个盈利模型,短时间内很难转正,未来随着用户使用频次的升高以及大数据调配资源的进步,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但是即使不盈利,即时配送依旧吸引了众多巨头的入驻。除了前文提到了美团、饿了么、京东达达和顺丰同城这几个玩家之外,还有阿里投资的点我达、闪送、UU跑腿、人人快送等等。
原因很简单,因为即时配送的使用场景非常多样,几乎可以覆盖用户的各方面需求。目前来看这个行业的战略意义,远高于它的盈利能力。
艾瑞咨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即时配送市场预计到2024年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5年复合增长率达32.3%,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当前电商版图中绝对是头部选手。
并且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逐渐培养,即时配送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单纯送外卖了,到2019年时,餐饮外卖品类在整体中的占比就已经降至70%。
诸如新零售、商超和生鲜宅配、电商仓储和落地配送等等,都是即时配送的涉猎范围。
综合来看,即使短时间内即时配送还无法实现盈利,但是巨头们的纷纷入局,早已给市场带来滚滚硝烟。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达达的优势何在,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呢?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