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青海春天刚刚发布完2015年业绩预增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公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消费提示》”),称冬虫夏草类产品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长期食用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
为了消除负面影响,青海春天申请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提示中所检测的虫草厂家及批次。3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向青海春天下发《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附件给出了青海春天各个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其产品每KG砷含量在4mg-10mg之间不等,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规定砷限量值为1mg/KG。
同时国家食药监总局做出了停止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要求青海春天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未经批准不得生产销售。在给青海省政府的复函中,还提到“严禁夸大宣传,防止广告无序投放等过度营销行为”。
这个文件对青海春天主营业务影响巨大。从2016年3月31日起,青海春天控股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春天药用)正式停产。截至2015年三季末,青海春天子公司春天药用虫草纯粉片收入占到主营收入的79%,接近80%。这导致2016年青海春天营收减少50%,归母净利润减少31%。
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冬虫夏草原草系列产品上,同时继续在香港、澳门、 泰国、韩国等地销售粉片产品。
2016年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纯粉片营收萎缩到1.87亿元,冬虫夏草原草及广告业务收入合计4.61亿元,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凉露失败后听花酒能复制冬虫夏草奇迹吗?
2018年,在主营虫草业务萎缩后,青海春天收购了关联方西藏正库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西藏听花酒业有限公司 (听花酒业)100%股权,正式进军白酒行业,并推出了首款专为吃辣而研发的新型酒——凉露酒。
宣传称凉露酒“含有精准酵馏产生的凉润物质,酒体设计独特、口感新颖”,遵循黄帝内经“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原则,经过了109道精准酵馏工艺,酿造出温凉适中的凉露酒。此后又陆续推出“凉露”系列酒产品、“火露果汁凉茶”。
2018年冬虫夏草业务继续萎缩,净制冬虫夏草和原草业务总营收8647.1万元;广告业务收入1.72亿元,成为核心收入来源;酒水业务收入2525.66万元,占比仅为8.86%。
为了转型,青海春天下了血本,2018年销售费用一举增至9290.79万元,销售费用率接近28%。可惜凉露酒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在大众视野。
2019年青海春天酒水收入增至5173.71万元,但是接下来又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酒水收入萎缩到1687.26万元。看上去,凉露酒并没能复制冬虫夏草的辉煌。随着广告业务的萎缩,冬虫夏草重新成为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事后来看,凉露失败因素包括定位不明确、定价过高,以及渠道铺货不畅等。
2020年12月,公司开始进行听花酒的品鉴、招商工作。2021年上半年青海春天酒水快消板块取得收入859.17万元。公司在半年中称还在进行听花系列酒“上市销售的系列准备工作”以及“产品测试工作”。根据2022年1月底披露的业绩预告,2021年公司亏损2.65亿元至3.25亿元,这意味着转型仍无实质进展。
低端的凉露失败后,高端的听花酒能复制冬虫夏草的奇迹吗?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头饮食/ 郝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青海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