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忆恒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忆恒创源”)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
公开资料显示,忆恒创源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企业级SSD(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又称固态驱动器,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一般包括主控芯片和存储芯片,即NAND Flash、DRAM,存储芯片负责数据存储,主控芯片承担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与国内外主流服务器厂商合作,在云计算、数据库、虚拟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互联网、云服务、金融和电信等行业客户提供高速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此次IPO,忆恒创源拟募资8亿元用于新一代企业级SSD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及测试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忆恒创源在报告期内不仅营业收入不稳定,并且至今仍然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同时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采购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主要产品售价不断降低,公司毛利率想要提升困难重重。
十二轮融资后“造血”仍困难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忆恒创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3.92亿元、7.23亿元、5.32亿元,报告期内收入不稳定,其中2018年至2020年对应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10.38%、-11.82%、84.45%,呈现出“过山车”式波动。
相较于波动性较大的营业收入,其净利润表现则更加令人担忧。据其披露的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忆恒创源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16万元、260.31万元、1677.63万元、-2950.99万元,整体趋势呈倒V型,三年一期净利润累计亏损金额为1415.21万元。更重要的是,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也为负值,为-2.62亿元,这说明其想要真正实现盈利,给大股东们分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绩不理想,经营性“造血”能力也就很难有所表现,数据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报告期内分别为-3425.27万元、2828.02万元、-135.86万元和-1.74亿元,多为净流出状态。显然,忆恒创源的“造血”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金额相对较高。
忆恒创源“造血”能力较差,与其大量的应收账款以及存货也有关系。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忆恒创源的应收账款分别达到1.04亿元、0.86亿元、0.94亿元和2.49亿元,占用了企业的不少流动资金。此外,公司的存货金额也不低,报告期内分别为7743.75万元、6608.67万元、9334.25万元和1.15亿元,对公司流动性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企业级SSD产品迭代较快,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产品一经淘汰,后续销售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例如,公司在2018年发行的PBlaze5成为主流销售系列后,PBlaze4系列产品便迅速被市场淘汰,在2019年,淘汰的PBlaze4系列产品销售金额仅为1.20万元。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大量资金,企业经营“造血”又跟不上,因此,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忆恒创源不得不依靠“金主爸爸”们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支援。
《红周刊》记者发现,忆恒创源背后资本林立,从2021年开始至今,公司已经完成了12轮融资,其“金主爸爸”星光熠熠,其中不乏中兴创投、腾讯投资、高通创投、中关村 创投、英菲尼迪资本、软银亚洲、中国国新控股、招银国际资本等众多境内外知名资本。
表1:忆恒创源12轮融资情况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8年至今,忆恒创源吸收的已公开投资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尽管有众多资本方为其“输血”,但忆恒创源目前仍然处于“烧钱”阶段,仅仅够维系公司运营,尚难真正盈利,其经营状况何时能逆转,尚有待观察。令人担忧的是,其此次若成功上市,一定时间内无法扭转乾坤,实现真正的盈利,届时一众资本解禁后获利退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恐怕难免遭殃。
过度依赖境外
采购销售均存风险
忆恒创源的主要产品为企业级SSD,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于企业级SSD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3.15%、77.78%、92.75%和92.58%,为公司收入的主力军,但其主要原材料却遭遇“卡脖子”局面。
根据招股书披露,企业级SSD的主要原材料是NAND Flash、主控芯片、DRAM等,而忆恒创源的主要原材料均来自境外。根据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忆恒创源对NAND Flash、主控芯片、DRAM的合计采购金额占公司原材料采购的比例分别为98.76%、93.50%、99.50%和96.22%,其中,NAND Flash的采购金额占比在报告期内均超过了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70%,2020年更是达到84.27%。
表2: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NAND Flash、主控芯片及DRAM的主要市场份额及核心生产技术仍掌握在知名国际存储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与之相比,在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部分高端市场仍由知名国际存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半导体存储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卡脖子”的局面。
共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忆恒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