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招股书称,商汤科技的竞争对手包括三类:
以计算机视觉为中心的软件公司如虹软科技、旷视、云从等;
计算机视觉相关硬件供应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云服务供应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沙利文报告)
作为终端巨头,海康威视的视觉AI软件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仅次于商汤科技,而阿里云也后来居上成为行业第五。IDC发布《亚太(日本除外)视觉AI软件平台厂商2021评估报告》显示,阿里巴巴的视觉AI能力位于中国厂商之首。
AI红海,周围“高手如云”,百度、腾讯、阿里等都在布局AI,服务内容都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业务高度重合,在既有技术又有商业生态的“劲敌”面前,商汤科技明显趋于弱势。
商汤科技号称赋能百业,在多个行业都有算法的落地案例,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却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打透占据绝对优势,难形成具体业务上的竞争壁垒。从安防AI到自动驾驶赋能,商汤都没有笑到最后的十足把握。
纯靠AI算法赋能,能盈利吗?
商业模式决定盈利模式,目前纯视觉AI软件的项目承包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定制化,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数周。
这不是商汤科技一家的问题,所有AI外包公司都很难做到业务的快速扩张,短期没有规模效益。即使商汤的SenseCore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模型生产周期,但模型定制化的本质是不变的,且具体场景越发散,SenseCore生产的模型智能化程度可能就越低,这反过来又影响公司AI软件的竞争力。
纵观全球软件企业,包括Salesforce、甲骨文、SAP等,产品模式优于项目模式,通用模式强于垂直模式。短期看,商汤的视觉AI产品垂直外包模式在收入端难有质变。
目前,商汤的营收主要是向客户收取软件许可费以及销售的软硬件一体产品,即软件销售和软硬件一体的销售收入,而软件的运行可以在商汤提供的云端/边缘端。
2018年至2020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和34.4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6.36%,2021年上半年,营收增加91.8%至16.52亿元。随着行业贝塔的增长,服务客户数从2018年的732名增长至2020年的1225名,商汤科技的营收及毛利也在平稳增长,但客户营收较为稳定。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而在成本端,商汤科技发散的业务路线导致具体业务往往不连贯,先前的技术未能形成沉淀,沉没的成本没有转化为养分,不能很好地助力新业务,看不到规模效应。而如何规模化、低成本地生产高性能的AI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主要技术进入壁垒。
2018-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期内亏损分别达到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2亿元。
扣除股份支付费用以及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后,2018-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1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以及7.26亿元,期内累计扣非净亏损为28.62亿元,且亏损呈扩大趋势。
而这些亏损主要是来自研发费、管理费和销售费用,以及宽松的赊销政策。2018-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
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以及17.72亿元。
销售费用分别为2.05亿元、4.53亿元、5.37亿元以及2.92亿元。
管理费用分别为4.52亿元、7.66亿元、15.9亿元以及14.43亿元。
三项费用的费用率从81.27%快速增长至212.29%,其中管理费增速最快,2021上半年的管理费用率就达到了87.35%,而3年前才21.4%。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本质也是管理效率的一部分,即使全部扣除薪酬及股权的影响,管理费用率2020H和2021H的管理费用率也达到了53.9%,31%。
(数据来源:Wind,公司招股书)
AI技术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就是缩短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对外以更快速度给客户提供模型、更快地训练算法。过去几年商汤科技虽有的持续研发投入的SenseCore,但从管理费用看,经营效率似乎还在下滑。
此外,截止2021年中,商汤科技的应收款达到近40亿元的规模,其中过去几年被减值计提亏损的达到了7.84亿元,2020年减值近4亿,今年上半年就达到1.8亿。糟糕的赊销政策不仅加大了公司亏损,还反映出公司在上下游的话语权并不强势。
(数据来源:Wind,公司招股书)
分散的业务,对于公司的规模效应、模型的智能化竞争力和经营效率都是一种掣肘。在不计股权薪酬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商汤科技现金流是持续流出状态,各期分别为-7.5亿元、-28.7亿元、-12.3亿元及-8.3亿元。
因此,无论是从考虑或者不考虑股权薪酬的因素,商汤科技的业务都是亏钱的,而且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规模扩大,费用率还在提升。
此外,商汤技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131.65%一路增加到2021年中的171.24%,这其中主要是有可转换优先股的原因,而这部分优先股也将在未来持续压制公司的净利润表现。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 / 肖恩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商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