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2020年底,一纸公告宣告了格力地产本次重组事项困难重重。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其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董事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2月9日晚,格力地产也宣告暂停重组。
暂停重组7个多月仍无重启迹象,市场已经对格力地产转型免税业务信心不足。而这,可能是格力地产股价不断下跌的重要因素。
转型不佳净负债率167.94%
产业多元化转型陷入僵局,格力地产的主营业务依旧是地产,但其负债率偏高,存在压力。
格力地产的前身是海星科技,1999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
2007年底,格力地产筹划对海星科技进行重组,即借壳上市,计划在2008年完成。但是,因为海星科技诉讼纠纷、违规担保等问题,直到2010年,借壳上市事项才尘埃落定。
鲁君四任职格力地产董事长多年,其对格力地产的界定,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早在2016年,鲁君四就公开表示,房地产业只是格力地产的三大产业之一,公司的资源,更多在于几年前开始布局的海洋、口岸产业。越来越高的土地获取成本,是格力地产产业转型、多元化发展的动因。
2016年,格力地产定增募资30亿元,根据规划其中超过60%募集用于海洋经济板块项目建设,包括珠海市洪湾中心渔港工程和香洲港区域综合整治工程。
沙滩、海岛、游艇、口岸、渔港、人工岛、度假酒店等等,系列关键词被植入格力地产,产业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海洋产业也逐渐成为格力地产十分重要的业务板块。房地产、海洋经济、口岸经济,格力地产的三驾马车似乎开始狂奔。
不断推进产业转型,但多元化产业对格力地产的业绩贡献十分有限,反倒是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似乎压制了格力地产的地产业务。2016年至2018年,格力地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22亿元、31.30亿元、30.78亿元,止步不前。
其中,2017年、2018年,地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9.86%、77.62%。
2019年,营业收入为41.93亿元,同比增长36.19%,出现明显增长,而地产收入占比继续下降至55.98%。这一年,渔获销售收入3.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96%。
2020年,格力地产多元化转型的提法变了,三驾马车中,除了地产不变外,另两驾马车变为大健康和免税业务。这一年,地产业务收入占比大幅上升。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9亿元,同比增长52.38%,其中地产收入约53亿元,占比达82.95%。与之对应的是,包括渔获销售及其他业务板块收入合计6.51亿元,占比仅10.19%。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1亿元,同比增长13.86%,其中地产收入29.74亿元,占比为87.69%,进一步上升。
2016年以来,格力地产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6.24亿元、5.13亿元、5.26亿元、5.59亿元,基本上属于原地踏步。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22亿元相比也无较大幅度增长。
毫无疑问,格力地产的收入高度依赖地产,但是,在“三道红线”监管之下,公司地产业务承压明显。
截至2020年底,格力地产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5.74%,净负债率约为202%。今年上半年,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截至6月底,净负债率仍达167.94%,仍待“转绿”。
一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全国地产市场现状看,格力地产属于中小型房企,整体竞争力并不强,似乎没有大的发展空间。新的利润增长点仍然在于产业转型,在其看来,免税业务是可以考虑作为未来发力方向。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格力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