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奈雪的茶在成本抬高的同时,整体业绩逐渐趋缓,债务压力也随之加重
上市仅一个月,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奈雪的茶,2150.HK)就陷入股价与口碑双跌境地。
创立于2015年的奈雪的茶,今年6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总市值为340亿港元,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然而,该公司开盘即破发。上市首日,奈雪的茶开盘价为18.86港元/股,低于19.80港元/股发行价,当日收于17.12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13.54%。
此后,奈雪的茶股价持续走低。7月27日当天,该公司股价一天下跌26.8%,创下单日最大跌幅,触及9.10港元低点。同日,奈雪的茶针对股份价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现异常波动作出回应,称集团经营状况良好,并无风险事件。
除了股价下挫未见好转之外,该公司近日又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据新华社报道显示,有记者发现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等门店,存在食品加工卫生环境脏乱、食品原材料变质、篡改标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认为,此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规模体量急速扩充,但人员管理能力及供应链系统与之并不匹配。此外,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公司在成本抬高的同时,整体业绩逐渐趋缓,债务压力也随之加重。
针对上述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奈雪的茶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得到该公司回复。
食品安全难保障
作为新茶饮代表之一,奈雪的茶采用直营模式,由总部投资经营,并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统一核算。即便如此,奈雪的茶还是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前述情况,奈雪的茶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此问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彻查与整改。在致歉声明中,奈雪的茶公布了涉事门店的自查结果,对“地面有蟑螂”“使用发黑芒果”等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涉事门店将暂停营业,并将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上门检查,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同日,北京、广东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对奈雪的茶开展突击检查。广东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奈雪的茶,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北京行业主管部门责令企业停业整改,并立案调查,严肃查处。
受上述事件影响,8月3日开盘奈雪的茶股价暴跌,截至当日收盘报9.72港元/股,下跌10.83%,总市值缩水至167亿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这并非奈雪的茶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019年,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门店随机抽查发现,员工未按要求佩戴口罩,储物柜玻璃门无法锁闭等问题;2020年,该公司被曝南昌某门店购买的欧包变质,店员未如实告知生产日期等问题。
截至8月11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奈雪的茶投诉共有388条,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诉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
食安问题频繁发生,无疑是奈雪的茶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结果之一。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奈雪的茶在全国66个城市拥有489家自营门店,并有9069名全职员工,每家门店平均员工数量为21位。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在门店数量众多、员工数量庞大的情况下,该公司难以保证所有的员工都能严格遵守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此外,奈雪的茶的供应链系统还不够完善。该公司较多使用鲜奶、新鲜水果等不易储存的原材料,产品配料辅料众多,制作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制作过程需要借助大量人力。同时,公司供应链较长,参与主体较多,包括原物料供应商、原材料加工商、仓储空间及物流等,使得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奈雪的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累积投诉量情况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网站,截至2021年8月11日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奈雪的茶 |